一、对于人类身心的种种障碍,瑜伽圣贤认为,其内在的根源是人的身、心、灵处于“支离破碎”状况,在此生态环境中,它们也只能为了实现各自需求和愿望各忙各的事,而这一运行的结果,又加深了原有的分裂。而身、心、灵高纯度的融洽是我们充分发挥潜能赖以实现的平台。为了促成身、心、灵的融洽合一,结束分割状况,圣贤们在漫长岁月中逐步发明并完善了这种被称作瑜伽的自我完善体系。瑜伽的修持方法,能把散乱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瑜伽修炼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谋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习瑜伽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在瑜伽修炼过程中,习瑜伽者逐渐深化自己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理性,而后到意识,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与梵合一)。 我们认为,传统瑜伽要达致此目的主要有两条修行路径,一条是贯通脉轮,另一条是从灵性达至。至于其它不同的瑜伽修行技法皆是为达此目的服务的。对这种由相同身心“分割”状况而选用不同的认知模式,就不难理解不同的修行技法必然会产生解决问题截然不同的策略。我们是将组成个体各生理板块的现在状况,经现代技法转化为物理力学参数,进而建立数字物理模型,对其进行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研究,达至对“我”认知模式的转变。换言之,就是将感觉范畴知识(灵性层面)转译为语言表达模式(生理层面),又保证转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原信息丢失。通俗点就是将一个只能由瑜伽教练凭感觉来判断身心表达不足的内在因素,经红尘内核软件处理后由计算机表达为可肉眼直观的三维图像达至一目了然,至于再调用含有解决相应门题的修行技法及制定完善的练习方案就显得简单且准确了,这无疑大大降解了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了习瑜伽的效益(这与现代医学用CT诊断病变部位的原理大致一样)。而传统瑜伽对此类问题的解决自能靠习瑜伽者去感悟或由教练凭经验制定,其准确性就取决个人的悟性或教练的水平了。 二、至于人体导入瑜伽的能量层面上我们基于安全策略及实效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另辟蹊径,选取中国传统中医不朽经典《黄帝内经》所阐述的人体“肾、骨”、“脾、胃”等相关能量路径,而不走瑜伽脉轮路径,也不走传统气功的丹田及经络路径。 我们认为,瑜伽脉轮与气功的丹田经脉本质上基本是一样的,只是认识方式上有点差异,和修行路径的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换言之,这应是不同的文化体系的民族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不尽相似,及语言表达和命名上的差异而已。至于说只有中国气功师才学瑜伽术没有瑜伽师傅学中国气功的人,或说中国气功优于瑜伽者,不是对优秀文化体系所必须拥有的属性一窍不通,就是对它们之间的内在本质缺乏了悟所致,或是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 其实,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起源、生存环境和历史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创建了各不同的色彩斑斓的人文体系,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辩识、理解、对话、交融和竞争。放眼当今西方科技和资本主义文明所暴露的许多严重弊病,诸如能源、环保、生活态度、人伦关系、沉溺于物欲等等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截然不同的东方思想才能获得解救之道。例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天人合一”境界,而不主张伐害、征服自然;或者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和节制,讲仁、义、良知;或者释家戒杀生、强调清心寡欲,等等,其理念与科学、民主都无直接冲突,而且的确存有可以解救上述种种由于商业或个人主义过分膨胀而产生祸患的智慧。近年来瑜伽、中国的太极、气功、佛教在西方社会大行其道,这正是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整合优化而产生功能上的互补优势的真实写照,显然不是谁优谁劣的简单量化概念。我们认为初习瑜伽红尘者对不同文化的相互整合而产生功能上的互补优势功能要有透彻的了悟(可以遗传学的杂交优势理论来增强认识),否则在您去往瑜伽的圣山上,就极有可能被不轨商人诱入用所谓的正宗瑜伽元素 为包装的陷井中而不自知;也无法理解瑜伽红尘为什么要基于国人的文化生态及现代技法而对传统瑜伽所做整合的目的之所在;也影响了您对由此而催生的“红尘内核”修行技法对您将产生强大功效的正确预见和评估。 不单只是瑜伽文化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当今几乎所有的政治家、企业家、文化学者、艺术家、作家都在关注和讨论全球化的问题。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世界发展趋势正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优化整合,特别是当今科技成就和企业经验的共享,但同时也凸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分歧和竞争。而这都属正常的文化并存与融合的进化竞争、整合发展形态,并不能说明谁优谁质。相反,在这场因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引爆的世界性的文化整合浪潮当中,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想要在新的环境之中立足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从其它能促成优化的文化体系中吸收更新资源,不然就会被边缘化而退出主流舞台。这也许就是圣贤曰:世间之主流浩浩荡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之天机所在吧!。 三、不单只是切入能量的层面上如此,瑜伽红尘体系(网络版)还强烈建议学员,对瑜伽感觉层面物质的理解只理解至中医解读层面为主,这主要是出于对中医与瑜伽同属感觉层面的知识,相互间有良好的兼容、亲和性,不至于造成大量有俗世生活贡献价值的原瑜伽信息丢失。简言,在被常人所理解的中医层面上已传承了瑜伽、气功、太极几乎全部对俗世生活有贡献价值的功能机制。而在瑜伽(梵)或气功(天人合一)的层面上(与中医的天人感应同在一个层面上,这已超出常人对中医的了解)如果初习者把握不透彻会被其带离俗世价值观或走偏而不自知。假如将传统瑜伽术和中医术相比较,后者更侧重于对俗世生活的贡献价值及拥有不容置疑的安全性(就对生命资源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利用上,我认为当今世上没有哪一门养生体系能以中医养生学相媲美),但如果将其降至生物解剖医学模式的平台上理解,又会将形体瑜伽打压至体育、舞蹈类层面,失去其应有的俗世贡献价值。另,我们认为饮食男女要完全贯通瑜伽脉轮的机率几乎为零。除非您不食人间烟火并在超一流的瑜伽教练指点下练习。至于从灵性层面的修行,传统瑜伽认为需在灵性导师的领引下方可实现,至于灵性导师则是一个早己超出常人所理解的资深教练的定义,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凡尘俗世的俗家弟子而言,受制于业障重重、凡胎肉眼等因素,能遇上此等仙人无疑己不知是那个轮回的故事了。 对比现时国内所引入的瑜伽版本,大多是欧美各国基于生物解剖医学模式所解读的版本或相当此类解读路径的版本,其特点是对属于瑜伽感觉层面的物质大多理解为可看得见摸得着的韧带、肌肉、腺体层面(我们认为这样会造成70--80%的瑜伽原信息丢失)。因受到认识体系的限制,此类解读版本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全部及局部丢失瑜伽脉轮及灵性层面的功能信息缺陷,故其功效也随之大大减弱,但安全系数高,容易被常人及大部分的初习瑜伽者固有的体育概念所理解和接受,适合大众化的一般健康需求。但我们认为其安全策略是基于瑜伽脉轮或灵性层面的内涵与哈他形体姿势剥离而获得的,显然这已接近演变为一个练习体育、杂技或舞蹈类概念了,实际上当今时尚之人也正是如此概念来操练瑜伽体系(现在国人几乎全部是将哈他瑜伽当成体操操练)。 瑜伽红尘网络版本是基于中医整体观所解读的版本(可视为中国概念化版本),我们认为中医、瑜伽同属于感觉理论体系,对感觉物质的理解只是层面不同而已,但中医认知的层面更迎合俗世生活的价值观,且容易被国人思维惯性所把握。而传统瑜伽体系在这层面上引领人偏离俗世生活步入一种带有“梵”含义精神境界,而不是追求俗世贡献价值的大小。为此,瑜伽红尘网络版只提取了形体瑜伽姿势的具体实施细节及相关基础概念,在选择到达瑜伽脉轮或灵性的路径上基于传统中医理论作了与之功能相仿更改,其它修行因素遵循“红尘内核”技法。我们认为瑜伽红尘自我完善体系几乎完整地保留瑜伽体系对人于俗世生活的所有贡献(本站现时发布的网络版,在实际应用上我们的方案还是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显然已是另一个概念──个性化练习方案了。)。且传承了生物医学解读版本的安全性,练习技法简单明了。(关于第三点的内容在此只作简言,假如要详细介绍则是另写一本专著的概念) 假如您只基于俗世生活及价值观而习瑜伽,那么瑜伽红尘网络版本所提供的支持早已卓卓有余。如果是基于“梵”的精神境界(显然这已是个超越了“红尘”概念,可理解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概念),那就另当别论了。毫无疑问传统瑜伽的修行技法,所到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环境因素的深度与广度是其它解读版本无法媲美的,但其必须满足一定的必要条件,有些是我们受俗世生活因素的制约而根本无法做到的,且风险系数高大多需在超一流导师亲自指导下练习,对大多俗家弟子而言其价值观与时尚生活的主流价值取向相去甚远,有一些功能对俗世生活没有太多的实际贡献。至于选择何种价值取向的习瑜伽版本,这无疑是取决于您对人生意义及价值观的定义而定。我们目的并不在于作孰优孰劣的评述,而是旨在多元化的习瑜伽方式中给您增加多一个选择方案,或相当搭建一个共同探讨达至共赢的交流平台而已。 这就是我们在序言中所说: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生存竞争所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日趋复杂化,以至忽略了,实际上有许多问题看上去虽然复杂,但其本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不一定复杂。换位思维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寻求用简洁的方法,解决看上去似乎复杂的问题,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瑜伽红尘》列举了一系列例证来说明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启示性的练习,解决问题简洁化的尝试方法。(桑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