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下述问题,我只想告你先弄明白瑜伽观对这类纠结的认知和终极解决策略,习瑜伽的本质是禅修的过程,这存有学习与参学的不尽相同之处,你需先弄懂这个不同。
瑜伽有这样一个认知观就是,若你不悟,你怎想,怎看,怎修皆是在迷中乱来一通。
命好的话歪打正着就通了,那就好运,但命不好就惨了,在当中迷失一辈子。既然你不悟、人也处于不尽人意中,那就放下过去的听师的去做。
禅是生命处于一种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原生态(初心)。所谓的禅修也好、习瑜伽亦罢,就是行者遵循一种有特定意义的自然法则回归生命的原生态之旅。亦就是回到我们与生俱来的本善之心(本觉中心),去听心(自我智慧)的而不是听脑(聪明)的,并听从它(自我智慧)的引导,检视现真实存在状况中,哪些是该扔掉的垃圾,哪些是该放弃的,哪些该暂时放下的……,这样在你人生发展中最真实迎合你当下需求的轻、重、缓、急就自然于心了,亦在这前提下助你去达成人生各种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瑜伽修行就是不断引导你最终走进这个本觉中心,寻求人生中各种各样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简言之,听心的。
世上有两类书,一类是有文字,另一类是“无字”的书,只能用心去阅读,去领悟,这就是常言道所指的,不可言传,只可心领。这亦是禅宗所谓的修行要旨,不设文字,直指人心。瑜伽就是这本只可心悟之书,而你偏要用脑去推理,这就是
我说你的,为什么在习瑜伽红尘课程中不是落在信仰就是落在心理学层面的原因之所在。由此你不难理解瑜伽是一门“断头”式的修行术,而你却偏要用头去想一大堆,非要为自己砌个煮青蛙的锅不可,难道你不懂若不破了这锅,这蛙必死于锅内吗?要想这蛙不死于锅内,不就“断头”听心的就行了吗,事本这么简单,为什么你偏要执着那口置你死地的锅不可呢?
就以你现陷入的感情之事来说,若你当初就“断头”听心的,不就做出正确选择了吗?你还会傻乎乎跳进由大脑砌成的锅内吗?为什么我一点,你就能恍然大悟,迅速逃出锅外呢?那是因为你大脑思维的结构性深度,不足以让你看破这个男人的伪善面目,你不是说
这事一直让你心感觉不安了吗,那你为什么不听心的而听脑的呢?这也就是大脑骗心的过程,最终酿成小巫见大巫给大巫骗了,而不自知
还称赞大巫不己,听心的你再观之,你难道还会这样评价大巫吗?还好比终极结局来说总算实现了胜利大逃亡。
你也不妨参用下令全球绝大多数人赞不绝口的苹果公司创始人,禅者,乔布斯的选择智慧: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人的人生道路上面。不要受教条羁绊,那是在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内心和直觉的召唤。它们或多或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现你人于心烦意乱中,人亊、家事、一切之事皆满目朦胧,就犹如淘米之水,一片混浊,让之自然沉淀下去,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闭语先静心一段时日再说吧
☆:嗯,让师父操心了。这次还好师父点醒,你那天突然又和我联系上,也是我的福气,我会好好收拾一下自己。
☆:哈哈……,这么说的话,那可是为师未卜先知哦,但你选择脚底抹油般逃之夭夭的走为上之策略,却是为师始料不及的。
☆:孩子正在上初二,单亲生活让他也很多身心毛病,我也深感压力。是退到退而求其次在生活里去修行还是追求灵性升进是个需要符合自己现实的问题。先听您的,把心安顿好先。
☆:你现,在教导小孩子时特别要注意人文性教育,所谓的人文性即人性或者说是敬畏生灵的教育观,就你目前小孩子的现状而言,恕我直言,己到不容盲目乐观之时了,要有一份警醒之心,千万别让他沾上毒品(别问我为什么,照做就是了,况且这是无害之举,万一沾上人必毁了)。特别是到了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人格不稳定状况时,必时刻抱有如履薄冰之谨慎,千万不容有半点掉以轻心,这样尽管义务教育结束后,还存有亡羊补牢,未为晚已,的后教育跟上的可能性补救,和寻求其它领域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说鹿死谁手还言之尚早。不然孩子教育一旦失败,你就有可能面临全败之险,若孩子教育成功,就不能算是一事不成,只不过是你在后1/3的人生中,实现理想罢了。
☆:刚又看到您说的塞子之说 您说我不是落在信仰就是落在心理学层面 就是说我的我不是自己的感悟吗 总是用思维层面来说服自己
但是又不是百分百认同 最终产生更多的思维是吗
☆:还有关于聪明有余智慧不足也是这个点的延伸是吗
☆:还有要退到可以支撑的点和我还没有将瑜伽修行作为核心价值取向 是一个意思对吗
☆:实际上传统瑜伽就是生活修行 就是一生的悟道修行的意思是吗 而我却一直游离在这个层面之外 不愿意实际进去的意思吗
☆:还有 如果我还是不开窍 那怎么进入呢
☆:还有我总觉得我是过于感性 理性不足 你说的这个智慧是指的哪个层面呢 是一种感性理性俱融合的一种思想吗(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