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教学日记 → 学习与参学更新时间:2011-08-18


学习与参学

☆:桑田老师,去年的7月份的时候我曾跟你说过学习目的是减肥,但我现觉得学习瑜伽(yoga)可以改变身体的能量循环,促进身心灵的发展,这才是我真正想学习瑜伽的主要目的。因你说过我的学习比别人难,我想在5月份这样先去你那学习一两个月后回来自己练习,以后视练习的进度再去你那学习,你看我要做哪些学前准备吗?

☆:我以前对您说,您参学瑜伽红尘课程难度好大,是基于您以瘦身美体为初衷及心性而言的。这当中是因为您现形体表达特征中的稳态值,大部分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就的;另一方面则是以您现心性与瑜伽红尘课程对学员的心性要求有相当的差距(这不是个思考而是直感的概念)。致于您日后参加瑜伽红尘课程学习,是否能实现初衷目的,就取决于您克服这两个方面障碍的愿力如何了。

当然,与我的指导是否得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有一点很重要也是初学习瑜伽者难以理解的,这就是您是否能与瑜伽红尘课程,彼此间建立起一个这样的平台,能心领神会,恰到好处地实现沟通,实现瑜伽参学追求的“以心传心”的最佳效果。

我想如果您能悟透,瑜伽经云:瑜伽是学会控制心意转变的。就不难理解人与瑜伽之间的距离本来就是靠心来交流的。

学习是个用眼去看,用脑去思考的过程;参学则是还需将此认知,导入以身心为禅修平台中再次亲证与修正。常人所指的学习是前者,参学瑜伽则是后者。我不怀疑您具有优于别的女性的思考能力,但修习瑜伽术70%-80%是取决于人的悟性(与人禀赋心性有关)。而瑜伽术的本质是禅,禅者则心也,禅修目的在于悟(悟是实现初衷必须基于的)。这一瑜伽参学生态链,敬请您务必清楚。

若以您现悟性还无法理解,那您必须听我说的去做,别自以为是。不然,尽您能,也不过是千里迢迢将财物拱手让人,而您收获的也仅是到此一游而己,别无他用。

我曾介绍过一位学员的q号给你,让你与之了解关于课程的学习情况,也就是这位学员,她修了近两年才明白我当初说的话,而在她学习前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时总认为我在打击、看不起她呢。问题是等她明了,两年多的光阴早己悄然溜走了,试想下人生中又有几个两年的学习时间?

现时参学瑜伽的情况是,不仅学之人苦,教者也是用心良苦;毕竟瑜伽术离我们现行为方式相去甚远。下面是一则关于参学的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有一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但他看到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以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雕刻了。其余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那副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

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白天我大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佛像是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却不能随便加以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有毫不在意。一个把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听完了这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才,乃准许他投入门下。后业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师父只差一个字而已。

这又是为哪般呢?这是不同的传统文化的参学(不能以学习有氧运动来等同之),对人的心性皆有一定的要求,若师傅发现学员的心性与参学要求相去甚远,就要先为学员 做调心使之接近师传之心性(传统修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以心转心传承的)。而初学者往往不能理悟到这一点,有的则以其现认知观(所知障:将学习有氧运动的模式来套瑜伽)来误读 为师的行为[注1],有的则愤愤不平就此拂袖而去。

其实这犹如你到服装设计师那里去挑选着装,当你一进门,服装师就能从你身上散发的气质和体态中感觉到,你是否适宜穿着她设计的服装了。这其中原由是为什么呢?因为她的服装是基于一定群体的人文素质观而设计的。倘若你走进的不是服装设计师经营的工作室,而是商业服装零售店,我想不用我说,你都能猜出会出现的可能性结果是什么了。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瑜伽红尘课程同样对即将参学的学员心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q上与我聊时,如发现其心性与瑜伽术所定义的有冲突,我习惯当即就为之作相关的调心了,致于她能否理悟,那是她的事,随之而去,我从不勉强他人。其实,不仅只是瑜伽术,参学其它不同的传统文化,同样也对学员心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在中国中医史上朱丹溪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当初拜师学习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修行版本其所宣示的参学理念、原则、宗旨、艺术观、价值取向等都各不尽相同,这您可从各大瑜伽网站的表述上不难看出。至于如何选择,因人而异,一般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注2]。上述是我对您参学前的建议,另、您现可在家尽其所能练习下静坐与调息,我对您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要比常人高好多,若有可能来学习之前一周最好是素食。

注1:禅修,是瑜伽术的一种实施原则,其本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及以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亲证人之自性。因此瑜伽或者说是禅的教学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

注2:对于那些生命极致表达的参学者,若不懂选择原则,就将您遇到的所谓能人,皆视之为佛菩萨,以一种生怕得罪了被降罪下来如何是好的心态,尽所能供奉之,这样或许您会遇上好多骗子及庸才,但有可能最终寻找到到引领您解脱之人。这年头,若是以您现认知观(所知障)去选择,怕是连这个可能性皆没有了。(桑田 于瑜伽红尘广州禅修工作室 )

关联文挡:瑜伽修行需遵循其文化传承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