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教学日记 → 瑜伽终极关怀策略 从摇篮到坟墓更新时间:2011-08-18


瑜伽终极关怀策略 从摇篮到坟墓

☆:老师,我今天遇上了高中的好友,她现离婚了,感觉她活得好累很苦人,一个女人青春不在,又被老公扫地出门,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剧,受其感染,这几天练习忧虑分心多了,想问下瑜伽有针对解决这类问题的修行吗。

☆:以瑜伽观而言,人之生命与生俱来清凉自在,所谓的忧虑乃现代人自己赋于自己的,这也是欠缺智慧的一种体现。

不是瑜伽没有对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瑜伽对人提供终极关怀策略,而是现代人欠缺自醒意识 和灵动的心呀。君不见瑜伽所有命题都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与每一个人始终相关的生命课题上来,触及了人共同的难题,永远聚集于人间的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成败得失,爱恨情仇,探究着摆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人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似乎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永恒命题。除非你对女人如何从男人的色眼进入法眼,及获得唤醒他人天性中慈悲的能力这类课题,大彻大悟,否则对人生未来发展的忧虑,总会挥之不去。

你现集中精力先完善基础课程的学习,再探讨这类专业的课题吧,现为时尚早,这样吧,我现先提出如下练习走向,给你对不断深入的学习有个基础的概念。

当知人之肉身(色身)不管你如何匠一心独运、巧夺天工般去照顾它,终有人老珠黄时,有远见的修行策略,应是在这只可延缓不可逆转的衰老生化进程中,及时插入有关法身的练习(这是关于进入男人法眼的课题),这样可扩展男性对女性评估价值的深度与广度。倘若一个女人只考虑进入男人的色眼,是欠缺远见智慧的。

瑜伽是一门心能的训练,在于唤醒人天性中与生俱来的慈悲,能令人长久激动的唯人天性中慈悲所焕发的慈爱。也只有人之良知方可托付,其它的如梦幻泡影。这是个课题涵括瑜伽他心通的练习(见瑜伽经)。(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关联文挡:问题不应成为情绪上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