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梵呗的应用
梵呗主要用于三方面。(1)讲经仪式,(2)六时行道(后世朝暮课诵),(3)道场忏法,所谓法集三科。这三科法事,创始于晋时道安,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道安制定的僧尼轨范: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即讲经仪式),二曰日常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六时课诵二时斋粥仪式),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式)。
在佛教讲经、受戒、诵经等一切宗教仪式进行中举唱梵呗,称为「作梵」。这种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故又义译为止断或止息。讲经法会的成员,有法师、都讲、香火、维那、梵呗等,各有专职,梵呗即歌赞专职之人。
讲经时的梵呗,一般行于讲前讲后。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三十九记讲经应遵行的仪规说:初礼三宝、二升高座、三打磬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七说竟回向、八复作赞呗、九下座礼辞。圆仁入唐所见「赤山院讲经仪式」的实际顺序是:打讲经钟,大众上堂。讲师上堂登高座间,大众同音称叹佛名。讲师登座讫,称佛名便停;一僧开始「作梵」,唱「云何于此经」一行偈。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讲经,讲讫,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赞叹语中有回向词。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讲经法会中的赞呗一职,有时亦可由听众任之。唐?僧彻每入麟德殿讲经,懿宗曾因法集,躬为赞呗。
六时行道的梵呗,为古来各宗所共遵行。近世禅林的朝暮课诵,犹可见其遗风。至于道场忏法,旨在化导俗众,其仪式尤重歌狊赞叹。隋?智顗《法华三昧忏仪》第八「明行道法」述行道次第是:礼佛、正身威仪、烧香散华、称念佛名、诵经。行道欲竟,称三宝名,烧香正念作契呗。呗竟,唱「三皈依文」。此为忏法上应用赞呗最古的记载。
梵呗的狊唱并不限于讲经、行道,一般斋会也是常行的。唐?大历中(766~779)宋州刺史徐向等就本州设「八关斋会」(八关即八戒,居家信徒一日一夜所受之戒法),曾饭千僧于开元寺,其余官民又各设一千五百人、五百人、五千人的斋会。当时「法筵等供,仄塞于郊垧;赞呗香花,喧填于昼夜」,梵呗之盛行于民间可知。此外唐代译经道场置有「梵呗」一位,与译主、笔受、译语、润文、证义、校勘等同为译场九种职位之一。宋?赞宁记载此事说:「法筵肇启,梵呗前兴,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闻此位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