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素食中医脾胃学 → 脾胃疾病常见证候 更新时间:2011-08-17

脾胃疾病常见证候


1、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的功能失常,不能统摄血在血管中正常循环流动,从而出现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吐血,牙龈出血,流鼻血以及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女性还可发生月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等等。

    2、脾胃阴虚

脾胃阴虚,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的阴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滋养脾胃,造成脾胃失养失调而发生各种脾胃阴虚的病证。如口疮,口味异常,纳呆,呕吐,呃逆,胃痛,腹胀等病。

    3、脾气不升

    脾气不升,指脾的功能减退或失常导致脾主运化升清、制水化湿功能失常,以及不能与胃气顺降相协调,造成人在受纳、消化、水谷饮食和吸收运输、布散水谷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方面的各种病证。也包括脾气不能统摄血液循行,以及不能升提固摄保持内脏正常位置的两种病证。

    4、胃气不降

    胃气不降病症指由各种因素导致胃气通降下行的生理特性失常而发生的各种病症。影响小肠、大肠气相通降下行失常发生的各种病症,属胃气不降病症的范围。包括呃逆,呕吐,痞满,反胃,胃痛,腹痛,纳呆,便秘等。

    5、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指湿热之邪困阴脾胃气机,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和湿热之邪蕴蒸于内并见而发生的各种病症。如口糜,纳呆,痞满,呕吐,胃痛,腹痛,腹胀,痢疾,泄泻,水肿,淋症等病证。

    6、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指寒湿之邪困阻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和寒湿之邪停蓄于内并见而发生的各种病症。如呃逆、痞满、呕吐、吞酸、胃痛、纳呆、腹胀、腹痛、泄泻、水肿等病症都有寒湿困脾所造成的证型,从而损害身体健康。

    7、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指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脾气和胃气不足,导致以脾胃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病症。如纳呆,痞满,呕吐,胃痛,腹胀,腹痛,泄泻等病症,都可因脾胃气虚直接引起,并可以导致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影响人体健康。

    8、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指由脾气虚弱不足,脾气不升进一步加生为虚而下陷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各种病症,如腹胀,泄泻,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肛门下垂等病症,以及造成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的病症等。

    9、胃火上炎

    胃火上炎,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胃中生热化火导致胃中火热上炎的各种病症。口疮,口糜,舌疳,口臭,反胃,牙龈肿痛,鼻衄,吐血等病症,都是胃中火热上炎所引起的病症。

    对于上述脾胃疾病常见证候,传统瑜伽认为,人体是由五大元素所组合成的,即以太、气、火、水和土。并在人体内发现了七个“能量涌出之泉,同时也完善了随意制约这些“泉”的修行方法,人体七个脉轮有着各自的机能,分别控制着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和某些内分泌腺体。习瑜伽者学会控制这七个部位对治疗脾胃疾病常见证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桑田整理)

关联文档:脾主运化、升清、统血    脾胃疾病常见证    脾胃的保健法    脾胃与四季相通    四季养脾胃的方法    饮食与脾胃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