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时一体
四时是指一年当中的春、夏、长夏、秋、冬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辗”,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四时的影响,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
春夏季节,万物繁茂,生长力旺盛,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最旺盛时期。所谓“春夏养阳”就是指春天夏天进补要注意保养阳气,顺应春夏二季气候的变化,这对于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秋冬季节,万物收藏,阴气随之收敛。“秋冬养阴”就是说秋天冬天进补要注意滋阴以顺应收藏之令。《伤寒论》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正气之序,温热为阳,凉寒为阴,就人体而言,五脏六腑机能活动为阳,气血津精物质为阴。机能活动以物质为基础,物质的产生又依赖于功能活动。春夏摄养阳气以与自然生长之气相适应,秋冬保育阴精与自然收藏之气相适应。
同时,也只因有了春温、春生才有夏热、夏长,才有秋凉、秋收,才有冬寒、冬藏。这种变化是连续不断的,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温热,也无所谓寒冷,没有生长,也无所谓收藏,也就无所谓第二年的再生长。没有春天,万物就不能萌芽生长;没有夏,万物就不能欣欣向荣;没有长夏,万物就得不到正常滋润;没有秋,自然环境会过度潮湿;没有冬,万物就得不到闭藏和安静,就会影响到来年的再度生长。所以我们说“四时”是一体的,它是人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在脾胃与四季相通的层面上,瑜伽观也有相类似的认知,包含太阳地球及自我的本身的一切万物,都弥漫着与诞生大宇宙之“气”相同的气。当属于小宇宙的自我身心之“气”与大宇宙之“气”互异而混乱时,就会产生疾病。
(2)因时施补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调补用药的原则,即为“因时施补”。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潮湿温暖,又是多风季节,与中医的肝相合;所以在调养进补方面,应注意采用芳香祛湿或温柔滋润两个原则。因为芳香祛湿,可排除潮湿气候的影响而温能散寒、除湿;柔润滋养可以滋养肝脏、养血熄风。这样既符合季节的特点,又适合人体脏腑与季节的相应关系。但是,在使用温柔滋润的食物和药物进补的时候,切忌过分。太过温燥,不但不能起到散寒除湿的作用,反而会导致湿热胶凝,蕴蓄体内,损伤肝脾。柔润太过,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功能损害,反过来也影响肝脏。中医认为,肝与脾、木与土,有相克相侮的关系。古人说,治肝先实脾,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脾阳受损,就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所以,在这两个方面一定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酷暑炎热,与中医的心相合,所以,在调养进补方面,必须记住“清补凉”这个原则,这也是广东民间常用来调养身体的好方法。所谓清补凉,是针对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在酷暑和高温下工作,肌体消耗过多,常常因酷热而引起上火,出现一些头晕头痛、眼目不适,甚至红肿热痛、口苦口臭或口舌糜烂、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所以必须及时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心降火之类的食物和药物,以调整体内阴阳的平衡,使耗散的津液及时得到补充。所以说,清补凉是夏季对付酷暑、调理身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人们在夏天得到暑意尽驱、舒适凉爽的感觉。
夏季水果蔬菜丰富,多食些水果蔬菜,是有益人体健康的。因为在机体损耗大量热量和水分的情况下,及时补充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体内需要的热量和水分,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如果过分强调这方面,造成贪食、嗜食、偏食,必定会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因为瓜果蔬菜及冷饮之类,性味大多寒凉滑润,容易损伤脾胃。一旦脾胃受损,功能紊乱,运化失司,就会出现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脾胃系统的症状,严重的就会损伤元气,这也是不可取的。
瑜伽食物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必须符合当地(指的是产地在同一纬度或同一个气候带)、当季、盛产的原则,而且连皮食用。习瑜伽者的饮食要均衡但不可以太杂,每餐4~5种食物就够了。每餐不要吃全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美味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凉爽干燥,与中医的肺相合,所以,在调养进补方面应注意平补润燥的原则,切忌辛燥煎炸及寒凉的食物。由于气候凉爽,人们往往喜食葱姜辛温之物;然而辛温太过易伤肺阴,因而在秋季不宜过食辛爆动火之品,可适当选用芝麻、香油、桑叶、菊花、芦根等辛凉生津润燥之物。《饮膳正要》说“秋宜食麻”。认为秋气燥,食麻(芝麻)能润燥。当然,正虚而外邪未尽者,不能单纯使用滋润补剂,以免留邪为患。当先祛邪,邪去再补,或扶正与祛邪并用。例如一个人患了感冒,鼻塞、流涕、咳嗽,如果此时给他吃芝麻粥等滋润补剂,就很难说对病情有益。正确的方法是服用疏风解表之品,使邪有出路,然后再施补剂。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与中医的肾结合,所以,在调养进补方面,宜温补为主。冬令进补,也是民间传统习惯。一般认为冬季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但是,补品补药不能滥用,必须按病情选用。同时,冬天气温较低,人们应注意防寒保暖,否则,易感受寒邪,重伤阳气。
(3)脾胃为四季养生之本
脾胃属土,与长夏相应,在五行之中居于中央,与五行之中木、火、金、水四行的关系是:木克制土,火生土,土可生金,土又克制水,因其四行又与春、夏、秋、冬一一对应,故而我们认为脾胃是与四季相通的。《内经》说:若长夏之时见到春天的气候,或当年春季气候异常恶劣,影响了长夏的正常自然变化,那么与长夏所相应的脾就容易发病。又说若长夏多贪凉吹风,秋季必然会出现先热后寒,头痛,自汗等一系列疟疾症状。如若脾不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则心与肾不得其充养,乃致虚衰不用。故而养脾胃为养生的关键。这一认知观与传统瑜伽观所认为的,人体是由五大元素所组合成的,即以太、气、火、水和土相类似。(桑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