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女性,年龄:成年,有效学习时间:十二天,职业:兼职瑜伽教练,教学方法:一对一,点悟教学法。 第一天安排学员熟悉新环境及洗去一路上的车马颠簸、劳累,也顺便了解下学员对瑜伽基础理论的认知及对其现时身心状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对学员身心状况及相关知识评估的结论为:学员对传统瑜伽理论欠缺正确了解,基本是处于口头瑜伽和混杂着符号化认知的水平上,这与先前在线时的判断吻合。
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大脑中部有明显的微循环不良症(学员说是家族遗传的),身体基础代谢过底,体内陈年毒素累积过多且处于扩散期(腹腔尤为明显),这是造成体重并不显重但形体却给人的感觉是内应力不足且较为臃肿的直接因素。另,学员颧骨皮肤上长有黄褐斑且带有雾状的乌云分布其中,此乃神经内分泌紊乱所生成。 综合了学员上述情况及学习的目的,我制定了个有针对性的理疗型教学方案:
第一步:以传统《瑜伽经》为教材先纠正学员对瑜伽基础理论的认知,目的在于确保学员在日后修行中不至于走偏而不自知。
第二步:考虑到学员学习时间的短暂与费用等因素,与学员进行了充分对话及权衡利弊之后,并征得学员的认同,对支持其现时身心状况的能量系统进行了快速的瑜伽观全新定义。为了尽快解除学员内心被脸上黑斑的困扰(学员说是从小就有了),而引入了一条家传的中医绿色方子进行每天服、敷调理。学员实修的练习技法是坚定基于《瑜伽经》所解读的哈他瑜伽和王瑜伽为主,针对学员基础代谢低及现处于冬季的不利因素,在练习中引入道家的哈蟆功法的核心组成部分,让学员纳入每天的练习之中用以提升基础代谢(这个练习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提升基础代谢)。
另,为了降解学员对传统瑜伽观理解的难度及强化学员对人感统传导的认知,在练习前先为学员建立个简单、实用且可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操作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展开十二天的瑜伽修习之旅。 练习强度:白天学员按照制定好的练习程序进行自修,间中我视学员的感悟插讲相关瑜伽理论,晚上带学员修习约一至二个小时。 效果:练习第二天我发现学员气血能量己发生了朝瑜伽层面的改变,脸夹上的雾状乌云己有悄然转白里透红的迹象了。但学员对此没感觉而不认可,直到第五天学员自己发现脸上黄褐斑在全面减退,到了第八天脸夹上的黄褐斑基本上退光,体重因排毒而下降了六斤(估计学习结束学员体重下降八斤但学习结束前去勿勿未能称),血液明显净化了,形体也变得单薄了些,大脑清醒了很多己明显感觉不那么晕了。为此学员喜出望外,亲身领教了传统瑜伽术与中国传统技法的真实不虚之强大功效。对此学员是口服心服,心生欢喜,对回家后完成其余下的三个月练习计划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及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 总结:对于学员身心发展所取得可喜可贺的变化,除了练习方案的正确之外,还得益于学员把握教学意图的准确性和修行中的勤奋、精进,这与整个修习过程中学员自觉完成白天的自修课程是分不开的,毕竟瑜
伽术是个自我完善体系,学员不勤奋修习,就算我再有本事其贡献价值也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这第一功应记在学员上。道是我在学员的修习过程中低估了其悟性及调息、承受能力,没想到第二天学员进入的身心层面己穿越了修习禅茶瑜伽的底线要求,只好临时引导学员不必再入禅茶瑜伽修习了,这应是我日后好好自省的。
美中不足的是因时间有限(三个月的学习课程压缩至十二天内结束)腹腔排毒过程还在进行中,学员未能在我的指导下读入瑜伽定义下的腹腔健康信息,内脏的应激反应也还没有发生,胸腔信息的读入还欠缺完善,而正确把握这些信息,将成为学员能否正确完成余下课程的关键因素了,这只有在日后的在线辅导中加以克服。
毫无疑问学员对传统瑜伽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且还处在不断上升的修行势头中,而这只不过是刚进入生命浅层的练习,无疑前路依然漫长,来自修行阻力还将不断地审视着学员前行的智慧与耐心。我个人衷心祝福她在余下的课程修习中尽快把握瑜伽红尘控制体态的技法与相关理论。进而能够有能力去教导或影响他人如何平静地、有智慧地生活。
省思:现很多习瑜伽者皆未能认识到瑜伽术是个生命工程学,也从未仔细掂量过瑜伽人文积淀之厚重,更无从谈起唤醒生命的整体记忆,她们对快餐式的符号文化喜好有加并精于此道,因而在学习心态上也未调整至投入与之相当的时间和资源,其实对基于瘦身美体而习瑜伽者来说,只需对其能量系统进行瑜
伽观的全新定义,终其一生都不用考虑不能控制体重了,这也不过是人体刚进入瑜伽术很浅的层面而己,学习难度也不大,而致于这是又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概念,又会对自己今生产生怎么深远的贡献价值呢? 很遗憾从我接触过的学员来说,她们也从未用心思量过。这年头,人们以画面代替阅读,广告代替思考,眼睛代替大脑,形象代替内涵,偶像代替自我。不少人似乎早巳丧失了天真单纯质朴地感受生活和阅读能力,心甘情愿地听任“商业广告暴力”强加给自己的存在与学习方式,不少人热衷于口头瑜
伽,而对“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瑜伽经 1.9 )”茫然不知其所指。不禁令人感慨:教者找不到合格的学者,学者又找不到称职的教者。(桑田)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