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
那什么心又可得哪? 既然什么都不可得,那我们于红尘中就要一定仔细丈量并捏握好可得之尺度。 因为只有可得才知不可得,也因不可得而不执着可得。 可得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认同属性,而不可得乃自然界的普遍存在的属性。
故,人于人类社会或者说是此岸就要以坚定的所得之心,参与共建共享,方符合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也更符合瑜伽观或者说是佛学观。
学习瑜伽术也好,学佛也罢重要的不是彼岸也不是前世、来世,而是今生如何基于当下高效低耗地利用己有的资源而做得更好
。 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瑜伽观认为生命存在的形式跨越人类社会,其终极宿营地将走向宇宙(彼岸)。人类社会只是生命某个阶段暂时的摇篮,显然人类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因而于人类社会之所得,在生命存在的形式和空间皆发生变化时又全都不可得了。
生命也好、人生也罢就摇摆于所得与不所得之间,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是瑜伽了。(桑田图文合成)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