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处位置 → 瑜伽红尘 → 瑜伽随想 → 生态瑜伽 蝗虫式造型艺术姿势 | 更新时间:2011-08-24 |
![]() |
就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动力学应属于社会心理范畴的理论。在瑜伽红尘自我完善体系的身、心双向开环调控系统中归属于开环调控因素,因而,不能忽视其对身心的影响作用,有必要在此作个简单的介绍,环境动力学认为个体与群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非常复杂的能量巨系统,群体内人与人为了共同和个人的利益的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作用链中产生一种"人群能源"。于是便会出现各种能量的汇聚、冲突、平衡与失衡以及群体行为的趋向和拒斥等现象。 如果基于生命与自然生态层面我们几乎也有同样的认知,个体为了确保生命延续就必须通过呼吸、食物等生命活动方式与宇宙生命系统间不断进行物质、信息交换,并从中获得赖以维持生命系统的能量,在这获取生命能量过程中,个体与食物能量属性及与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之不同生态属性的能量间,也生成相克相生的生物调适机制,而不同个体间存在着调适功能强弱等现象,这些环境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的现象就是环境动力现象,而针对这种现象施加影响的模式就是环境动力学。这种环境生态因素所产生不同属性的能量至始至终通过人体神经系统以生物模式导入并储存在体内,影响个体组织、器官等生化功能,进而影响了个体心、身内外表达状况,这种影响力取决于个体社会心理和人格缺陷因素的两大主要方面。 传统瑜伽观也有类似的观点即业报观,我们也可从中发觉人力转变业报之难易有不同之程度,即一个人如果想改变他自己及与“外环境业力”,其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人由奋斗努力而改变自己之习惯及气质之事,比比皆是。由于不断的努力,人可以由无知变为博学,由暴戾变成容忍,由固执变成豁达;这虽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毕竟是可能的。这就是说, 人的意志之力量是可以转变自身业力生态。但越向“外环境业力”转变就越来越困难了,人可以经努力而改变自己,但如果要改变自己的妻子儿女 (“外环境业力”),则比改变他自己要难上百千倍;要他改变一整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种族,则更加困难了。古今只有极少数的人,不但能改变或影响自己的业力,甚至可以影响或改变国家及种族之“环境业力”。 以孔子来说,他不但完全改变了他自己——由凡入圣,他的思想至今还影响到国人的行为方式。由此认知我们则认为瑜伽体系正是针对上述人自身及与环境生态因素施加影响的理论及实践体系。(桑田 图文合成) |
||
关联文挡: |
瑜伽蝗虫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