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yoga)观认为,人不善之习气、心念、行为是受不由实相而来的错误知识迷惑所致。
即经云“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瑜伽经)”若不学会控制心意的转变,当个知觉者就不足以还其本来面目,那又怎能开悟呢?
“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当下就是知觉者,你就开悟。
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为什么不能显现呢?这当中有业障的遮罩,瑜伽经云:“这些障碍是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而这些所谓的苦果,最终表达成为我们行为上的障碍。
“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瑜伽经)”这些障碍就是由业碍转化而来的。由内则生成“自私自利,贪嗔痴慢”,
而外则表达为“五欲六尘,酒色财气”。让我们起心动念,障碍我们开悟、修行、证果。拔除了这些身心业障,“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瑜伽经)”这时人就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念,心如止水,智慧就显现前。
“掌握了静坐冥想,才能得到智能的光。(瑜伽经)”一个人若静不下来,拔除业障就无从谈起,也无法获得身心高于常人的健康,也难以迈向更高的智慧层次。在红尘间能办大事的人,心常养得一种恬静,给人以心中藏有万卷书之淡定从容的气质,机遇面前,如如不动,才会做出智慧抉择,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到临头,心里就慌乱,这人绝对修不了瑜伽也成不了器。(桑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