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云:瑜伽是学会控制心意转变的(1.2)。如果你不去驾驭你的心,那么就只顺从情绪了。显然这种放任的行为是有违于瑜伽观,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容易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训练自己的心就是别纵容它的我行我素。 以瑜伽观来训练,是从调心开始修行的,逐步训练以代替情绪的放任,但最后还要放下这些训练,让自性自然地流露,自在去生活。 训练的重心是观察动机、审视心灵。如果我们训练这颗心,去拥有羞耻感和对恶行的恐惧感的话,那么,我们便会有所克制,我们的行为将会谨慎小心……。 一旦如此,我们的正念就会变得更强,我们将能在一切时中保持正念。 去读你自己的心。 瑜伽行者的责任是一切时中保持正念、镇定和满足,这几件事能够终止我们那些“不曾训练的心”的习气。 在训练心的当中,你不得执着“称赞”和“责备”。 一般人的心由于习气作祟,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迷失。人抱着我执或自我中心的意识,一心追寻占有,既得不到清闲,也失去生活的快乐。结果,带来更多精神生活的困扰和烦恼。 瑜伽调心训练就是要帮助个人,从这些纷繁的障碍中解脱出来,看清生命,看清生活,看清自我的本质。然后,发现深度心灵世界的真我。这个过程无论对于生活、工作和生命究竟意义的领会,都是无上的价值。 人的心灵世界,既是波涛汹涌,因着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又是纷扰不安,因为它不断攀援和执著。于是,要让心灵安定下来,开展自在、充实和喜悦的生活,并不容易,除非心是没有杂染的,心才能是宁静的。方可在种种情境中把事理看清楚。“看清楚”便是开悟了,这您必须向内反观自己,反观自己的身、口、意上所犯的过失。除了你自己的身、口、意之外,你还要到哪里修行呢? 使心健壮的意思是,使它平静,不去胡思乱想以节省生命能量。平静心的意思是,去寻找正确的平衡。 如果你已达到平和的心境,就接受它;如果你不能达到平静,同样也要能承受,心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且持之以恒。 专注训练,是使心达到坚毅和平稳的修行。这样的训练能导致心灵的宁静。这颗已经被“筑堤”、控制、经常训练的心,将会获得难以计量的利益。 不要只放纵你的情绪。无论懈怠或是精神充沛时,都要继续努力,不管是在禅坐或是行禅,甚至躺卧时,都要观照你的心。 光说不练,它不会自动前来,但如果过于勇猛,你同样不会成功,而全然不试,当然也是不行! 保持恒长心远比短暂的勇猛心还重要,曰复一曰,月月年年不断地修行──这才是真功夫。 正确的修行是持续不变地修行。修行必须持续;这意思是说,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里完成的,不是在身。当禅坐结束时,不要想你已经结束了禅坐,要思考到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如果你这样反省,你便会拥有宁静。这就称为有规律的修行。 努力吧!你们都应该努力遵循修行,这就是训练。 怠惰时,修行;精进时,修行,对时、地也都清楚分明,这就叫做“开展心灵”。 有时候,禅坐的状况会很好,有时则否。但不必去担心,只要继续就好。就在你继续修行之际,“定”会现起,然后就利用它来增长智能。彻见喜与恶都是从感官的接触中生起的,而不要去执着它们。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进展,婴儿们都是先爬,然后学走路,接下来才跑。只要坚固你的戒行,继续不断的修行就对了。 我们以这种方式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小心而不遗漏地收网。我们继续摸索下去,这就是修行。如果喜欢做,就去做;如果不喜欢做,也一样地做下去,就只是保持做下去。这就是我们禅修的态度。 修行要少欲知足。如果你很精进,你就修行,但当你懒惰的时候,你仍然要修行。 不管你觉得喜欢或不喜欢,你应该还是同样地修行。不管你快乐或不快乐,你必须同样地修行。如果你正感到舒适,你应该修行;如果你正感觉有病,你也应该修行。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修行者都会保持心之持续训练。如果会有什么不对劲,就让它们只是在身体上吧! 正确的精进不是去使某些事情特别发生,它是一种觉醒和警觉每一剎那的精进,一种克服懒惰和烦恼的精进,一种让我们一天中的每个活动都在禅坐中的精进。 恒长地观照当下所发生的事。在修行刚起步时,那时的正念力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从水龙头滴下的小水珠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精进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后,这水珠与水珠间的空隙将会消失而成为持续不断的流水。这条正念之流,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你懈怠不勤,什么时候才会“苦”尽呢?如果你懈怠不勤,你又能成就多少呢?建立起我们的修行,超越懈怠吧! 如果只是听闻法的教导而不去实践,那么,你就像汤锅里的一根汤杓子,它每天都在锅子里,却不知道汤的滋味。 你不可能只藉由“听”它便真正地了解;听之后,你必须要测试,并且进一步地探索。 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做,光听别人说也无法断除你的疑惑。唯一能断除疑惑之道,就是你亲自做一次地完全放下的瑜伽练习。 当我们的修行开始松弛时,需马上看住心,使心稳定。一段时间后,心上轨道了,不久又松弛了,心便是以这种方式牵制你。但是有正念的人会坚定信念,不断的重建自己。回过头来再尝试、修习,并以这个方法来开展自己。 走在瑜伽的朝圣路上,你不能以“身”去完成,你必须以“心”去走,去得到利益。 瑜伽行者的修行是关于“心”的,那是为了开展“心”──你自己的“心”。一位展开“心”的历程的修行人,就是一位实践瑜伽观的人。 瑜伽术是在修行中生起的。教导只是指出领悟的方法,若要领悟瑜伽,必须将其教导带进我们的内心的禅修平台上去见证。 锁在牢狱里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转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