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教学日记 → 放下生死更新时间:2011-08-18


放下生死

在我与学员交谈中,学员提及他以一种连死都不怕的心态去应对身体在消业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我虽不知学员具体实施细节及身体不适的严重性,但基于安全策略我还是给学员提出如下建议供之参用。
在不断深入的修行进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是由于常人对生与死理解不当所造成,解决这类问题的修行策略,就是所谓的放下生死勇猛精进,其本质是艺高人胆大,放下的是常人贪生怕死之妄念,绝不是常人理解不要命的鲁莽之举,而是修行人己俱足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及对生命终极意义上的敬畏。
瑜伽人更比常人深谙人身难得之理,只有人身才俱足修行基础与能力,除此之外的其它生物,只有本能而不具备瑜伽所定义的修行能力。换言之,不管是瑜伽还是其它修行体系,皆是基于人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展开,不然毫无意义可言。若连人身都不复存在,那又如何展开修行平台呢?因而严肃的习瑜伽者,是不会允许在修行过程中存在有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损害的因素,并将此关爱情怀拓展致芸芸众生。
致于学员现身心健康状态,我不用看,就从学员这次处理人事所传递的信息来判断,其行深层次远不足以拔除病根,致于病之治愈现言之还为时尚早;还可从中窥视到学员现练习技法,不仅不利于营造适合无上智慧生长所必需的良好内生态环境,还存有犹如癌症发展策略会造成生命本身解体的因素;充其量也只是将病打压至生命更深层而己,假如季节变化或某一天解除了练习施加在身体上所产生的应激力,此病很快就反弹出来。个中原由及终极解决策略,也曾告学员多次了,再讲必成画蛇添足。我只想提醒学员别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骑马找马的低级错误,其实《心经》不缺拔除病根的智慧与修行策略,欠缺的只是与之相通的心性而非技法。
基于时不我待及综合目前修行中存有结构性问题的考虑,建议在现修行中若无法做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去消除可能生成的负面因素,可退出现禅修平台;进入以慢跑加冷水浴为主的健身平台,这足以将病的表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可至少可延伸到49岁的生理年限不成问题,况且这一运动方式很自然生成一种昂然向上的发展态势。(桑田 于瑜伽红尘广州禅修工作室 )

 上一页   下一页

关联文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