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与“静”的练习中就已包含了“观”的练习。不仅仅是山,任何事物——树、风、鸟儿,一切我们身内身外之物——都想投影于我们的心湖中。我们不必四处奔波寻觅真理,我们只需静止下来,事物自己就会在我们心湖的静水中展现…… 佛性的朗月呵, 经行于无垠的天空; 平静的心湖呵, 倒映着美丽的月影…… “吸进来——,我是天空;呼出去——,我象天空一样广阔无垠。”当你插花时,你会给每朵花的四周都留下足够的空隙,使它得以展示自己全部的美丽与光华。你并不需要很多花——两、三朵足矣。同样地,我们人类也需要空间使自己保持愉快。我们练习“止”与“静”,就是为了给自己、也给那些我们所爱的人提供空间——不管是内里的、还是外在的。让我们的种种计划、成见偏见、焦虑悔恨见鬼去吧,让我们为自己开辟空间,空间就是自由! 一天,佛陀与大约三十个比丘坐在王舍利城外的树林里。那时天刚过午,他们正准备讨论佛法。这时走过来一个农夫,他看上去心烦意乱。他说他的十二头牛全部跑掉了,他想问问佛陀或比丘师父们见到没有;他还说,他有两亩芝麻地,都被虫子吃光了。最后农夫说:“比丘师父啊,我想我要死了,我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 佛陀回答:“先生,我们没有见到您的牛。请往别的方向找找看。”农夫走后,佛陀转向比丘们,说:“朋友们,你们多幸运啊,你们一头牛也没有。”我们的练习就是让我们的“牛”走开。我们的“牛”太多了,身内的、身外的。我们应该让它们走开。没有空间,我们就没法子快乐。我们必须照料形形色色的事物,为它们操心,我们有如许多的计划,并且以为它们都是我们快乐的关键所在——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我们放走的“牛”越多,我们就越快乐。 “佛性的朗月呵,经行于无垠的天空”,这定是出自某个内外都拥有空间与自由的人的想象。我们不必在压力下做事,我们可以以一种使自己感到自由的方式来做任何事情,散步、喝茶、聊天儿;我们可以将自己局限在几个项目上,带着快乐与宁静去做它。我们有能力防止自己被“牛”拖跑——为这些东西的缘故而牺牲掉自己的自由和快乐,是太不值得了。 我们必须停止为将来的幸福而损害现在的身心的做法。我们必须学会愉快地活在当下,学会感受现有的安宁与快乐。假如有人问我们:“你生命中最好的那一刻已经到来了吗?”我们可能说它马上就到来。但是如果我们继续以同样的方式生活,那么它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我们必须学会通过“止”——停止幻想未来、停止为过去伤感,停止聚敛那么多的“牛”——来将当下一刻转变成最精彩的一刻。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你活着。睁开眼睛吧,欣赏一下阳光、美丽的天空和你周围所有活泼的孩童。专注地呼吸可以帮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心境安祥、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头脑清醒、自由自在;能够享受当下一刻,正如同享受生命中最美的那一刹。(一行禅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