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习瑜伽者看到传统瑜伽术为什么把五戒“非暴力、不说谎、不纵欲、不偷盗、不贪图”列在修行准则的前面?都觉很费解甚至讨厌,因为这意味着要付出舍弃享乐的代价,但细想下,不舍去一些妨碍习
瑜伽术的行为又怎能成就瑜伽术?正是无规则何以成方圆呢?
其实“戒”是教人思想的方法,通过思想去洞悉人与环境因素的游戏规则和奥秘。“戒”就像国家的宪法、学校的校规,对一个守法的人来讲,“法规”是多余的,因为他不会去触犯,却因有“法规”的保护,随时都可心安理得的。“戒”是为不知道或已养成坏习惯的人而设的,以纠正他的学习行为,使之不至于在瑜伽修行中走偏而不自知。
信奉瑜伽者讲持戒,能自觉做到守戒律是一个境界,能持之后又能舍去戒就又是瑜伽修行中的一次进阶,能舍之后又再能持戒则又是一次进阶,这种将戒把玩于股掌间的修行者,也许就是所谓的大德、高人这一类了吧,到了这一境界的瑜伽人了解了人与戒所有的游戏规则,故能随心所欲左右逢源。“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正是悟透了佛法之精髓而得来的行为法则,它貌似判逆,其实正是参透了戒的规则为谁而定的奥秘。
圣贤建议您:
在您每天的瑜伽活动中,当你独自静坐冥想,理清你的思绪,为一天做好准备时,加持如下内容
布施:给与你所拥有的事物;
持戒:善待他人;
忍辱:放下瞋怒;
精进:增长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悦;
禅定:全神贯注,远离邪念;
智能:判断何谓真理;
慈悲:融合了对众生之爱的高度智识。
布施带来财富,美好的世界来自持戒;忍辱带来和谐,卓越的成就来自精进;禅定带来宁静,自由来自智能;慈悲成就我们所有善良的愿望。 (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