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 → 瑜伽红尘在线学习瑜伽教练 → 学会放下过失更新时间:2011-08-20



学会放下过失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还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显然,学会放下过失,是学习瑜伽人获得智慧人生的开始。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通常因为刺痛而疯狂地挣扎,越挣扎,鱼钩陷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从鱼嘴里掉出来,因此钓到有两个鱼钩的鱼也不奇怪。在我们嘲笑鱼儿很笨的同时,阿德勒却提出了一个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喧嚣的生存环境,浮躁不安的心灵,会让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鱼钩,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咬上而不自知,当深深地嵌入心灵之后,又会令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又很难摆脱这枚“鱼钩”。久而久之就成为人的所谓第二天性。 现代职场中人早就习惯了快速而理性地处理工作,同时也把这种习惯投射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情绪上。当人的理性行为不足以压抑不良心理困扰时,就会把埋藏在潜意识深层的早年的创伤体验阴影激活,让我有着深刻而痛苦的情绪体验,这种未经化解的体验像一条隐匿在阴暗处的毒蛇,总是在寻找着攻击我的机会与方向。在成长的历程中,负面而痛苦的情绪也如同一棵蔓滕,枝繁叶茂地在体内生长着。任何一处微小的绊动,就会牵动整个滕蔓颤动,而引起巨大的负面情绪体验——恐惧、紧张、害怕……,这种未处理的创伤是灾难性的,它紧紧地缠绕着我们身、心、灵的各个方面不放,时刻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和决定。而理性的我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地警惕随时与之抗争。这种抗争的结果就是活得很累之根源之所在

   瑜伽经告诉我们: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2.10)。如果成形以后,可以静坐冥想来消除(2.11)。为此学习瑜伽者可通过静坐冥想的方式,了解这些问题之根源及怎样去纠正的解决策略。以瑜伽术的实践观而言我们不难理解,这不是别人可以为你做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把握瑜伽解决问题的技法,自我就可完善之。在深入的静坐冥想中,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专注,头脑变得精微、敏锐,这时我们就有能力观察到因心灵的创伤而形成行为的负面变化状况。一旦获得了这种能力,曾经的创伤所形成思维的印象就可进行修复而不会再沉积在潜意识中。过去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创伤疤痕会被习瑜伽术所产生的灵能所愈合。随着恒修瑜伽术的深入这种灵能还会以不同的韵律传播她的生命能量。使得生命每个能量中心都能得到洁净为止。

   所以对瑜伽人而言过去何必思量,未来不必恐慌,现在不用紧张,恒修瑜伽术自然安详!(桑田 编辑)

关联文档:修行,让我们获得更自由的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