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禅修日记 → 超越世俗的“空”更新时间:2011-08-18


超越世俗的“空”

修行学上所定义的空(或相当此含义的术语)是个总持的法门,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空”,是修行学世界观的反映。这与常人所说的、所想象的“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常人所说的空,在思想层面其实什么也没有的空,只是一种的妄念而己;在物质层面则是将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就认为空。

世俗认为的“有”与修行学所指的“空”是物质不同的存在形态而己,并不冲突,而是统一。瑜伽(yoga)修行的意义就是达致两者间的平衡,这犹如常人希望生理、心理健康和谐是一样的价值取向行为。由此,不难理解“空”正好是人身、心负荷值处于最大化的状态。

“空”是物质内在的本质,“有”是物质外在的体现。“有”与“空”之间变化的关系,是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一体两面的变化关系(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物质形态的不同显现)。这就如生命的身与心,不借助身,我们就感觉不到心的存在,不认识心之不生不灭,就不知身的终极归宿。这亦是了断生死之所在。

人生极为短暂有限,物质追求永无止境, 用有限去追求无限,很容易迷失于到死方知万事空。而“空”性观,无疑有助于我们警醒这种追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此人生、事业之轻重缓急 、爱恨情仇、离聚散离合、成败得失、生老病死也就了然于心了。(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关联文挡:空中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