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禅修日记 → 如何选择瑜伽教练与修行版本 更新时间:2011-08-19


如何选择瑜伽教练与修行版本

     至于如何选择瑜伽(yoga)教练与修行版本,需综合学员慧根与学习目的及身心状况等相关因素来考虑,才能决定其适合授予那种不同瑜伽流派的技巧和修行方法。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问题并不在于教练教哪个瑜伽流派的法门较为殊胜,而在于教练的教法及哪一个流派解读的修行版本更吻合您现心性的要求,或者说是更迎合您 现正确解读能力的需求,使您在身心修行上能最为便捷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这就是瑜伽修行体系为什有那么多流派组成,以接引不同悟性的修行者的原因之所在。
  找个瑜伽教练也好,或说得更传统些是找个师父或道场也罢。这其中包含了几项主要的因素,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是基于瑜伽观强调真实世界之完整揭示不可能由逻辑推论证明,只能以直感证明。这指的就是常人说的直觉。你也许会遇到一位瑜伽师父,立刻直觉感受到(从他本人或作品中散发出的气场接受到的)他或她就是你所想要学习的人,你对他有种强烈的认同、归属感,他的教法虽不见得最好却正适合你。但如果这种情形您未曾发生过,这时,明智之举是在参访几位瑜 伽师父和修习场所,以决定什么环境、训练和修行方式你觉得最好。
  做个自我智慧的人,信任自己的心和直觉,这是个瑜伽基础概念。不过这也需要有足够的经历和信息才可做出最好的抉择。你必须决定要去一个你认为可住得比较久的修行地方,在那里修习能跟您大部分日常生活方式结为一体,或者去参加一个短期的瑜 伽修习班,要跟一位瑜伽教练一起修行,或者追随一位不以此谋生为首要任务的教练一起修习,然后等待您的直觉告诉您正确的选择。
  不祇是不同的瑜伽修行场所中心和师父有不同的修行技巧和方法,各个师父们的特质和教授风格也彼此不同。以教授风格来说,传统上认为,不同的师父将由于他们所着重修行技法的其中一项获得解脱,那这一修行过程将会影响他日后教导人们的方式。譬如:有些瑜伽师父经由透视一切现象的空性(无我)而获得智能,在他们的教法里就倾向于强调智能和如实观。有的师父因透视苦的本质而体证真理,在修行上就会强调苦行。而有的师父已体证无常的真理,在修行上就强调信心的修学。瑜伽红尘修行版本侧重强调以最简约的修行技法达致增长学员的智能与全面提升人的艺术美感。当然这些固有的修行版本不是统统有效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善巧的师父会注重修改解读的版本方法去迎合个别学员的特殊需求。
  师父人格和风貌的不同也许从其它方面表现出来。有的瑜伽师父,他的教法出手很重,对学员凶暴、残酷而严厉。有的则极为慈悲、亲切和开放。但这些类型的瑜伽师父在实际教学质量中彼此都没有比对方优越,只是教学方法不同而已,不同之处祇是反映师父们特有的习性和人格,个人的修持以及他最善于教导人们的方式。再重复说一遍,在选择瑜伽教练与修行版本时感觉哪一类型的师父与修行版本才对或最好,大致上也是一种直觉的过程。
  师父们在教导时采用几个重要的方法。一种是关爱和接纳。使前来求教者也能关爱和接纳他们自己。在身心修炼上它要培养的是一项重要的心灵特质。另一种方法是「平衡」。当学员遭遇某一困难时,师父通常会因人而教他特别的修方法以迎全实际需求。譬如说,瞋恨心重者,教他修慈悲观;贪欲重者,教他修不净观。师父也许看到学员的精进和专注失去平衡时,就叫他多经行或者加强精进来调整使得其身心发展恰到好处。或者他看到信心和智能失调——即信心太强而自以为是择法锻炼和并未看清楚其身心的真相。为使他恢复平衡,师父可能引用故事指出学员并未真正领悟,必须减轻对信心的依赖,加强择法和智慧的认知。整个心灵提升就是一项维持平衡的活动,师父的功能就是帮助学员保持身心修行上的平衡。
  师父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指出我们最新的执着。随着瑜伽修行的进步和深入,内心变得较为细腻,原先对外在粗糙的感官欲爱执着转而执取微细的境界,像在瑜伽禅修中而引发的喜悦、轻安或宁静。无论正发生什么事,师父都会适时出现,他看得出我们困在哪里,在执着什么,并帮助我们放下,使我们回归自然的无执状态以趋向解脱。叙说故事、改变禅修方向,都可以教导学员不要执着,在被喻为瑜伽宗的禅宗风格中,师父还会适时地敲打学员。不过在所有不同解读的修行版本的教学方法中,修行者仍然要亲身力行,师父祇不过从旁协助,使他不偏离正道,保持平衡。
  在选择瑜伽教练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过于在意师父或禅修中心的表象。我曾在找寻介绍与修行有关的资料中发现,一个戒行良好且严格的苦修寺院,师父是一位模范典型的出家人,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接着我找到另一所大的修行场所时,介绍里头有不同风格的师父,发现其中一位名气颇大的,他有上万个学员,他一副邋遢相,着装在地上拖着,抽着香烟,整天在修行中心里跟妇女闲聊,完全不像个出家修行人,跟当事人以前接触过的师父全然两样。他有时候看来是在发脾气,并且对芝麻小事也在意(哈哈…这人道像俺)。在禅修的前两个月,当事人在这两位师父之间做比较而烦恼不已。这位不拘小节的师父待当事人很好,分配他靠近他住处最好的修行住处。结果是,当事人每天看着他抽香烟,跟妇女们聊天。当事人心里纳闷着:「我在向这个人学什么?我这么精进地禅修,而他完全不是那一回事,他没什么可教我的,为什么不像以前认识过的师父那样地表现呢?」经几个月以后当事人才了解到,他的外在表现无损于他从修行所获得的价值。
  从外表判断比较,以圣贤的标准加诸于师父身上,祇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烦恼,是评价的心在制造苦恼。我们最后终归是要学会舍弃这种心态的,并从他的教法获得极大的利益,他就是擅长于教人家这种瑜伽修法的好师父(至于他的教学方式您不认同,可以不向他学习而另选他人)。在了解分别计较心是怎 样人为地制造选择上的烦恼而可吃足了苦头后,我们就可以舍离它作出正确选择。
  很多修习场所中的学员往往都陷入评论批判师父和修行版本中难以自拔。他们认为自己的师父和修行版本才是最好、最纯、最正的。这种以此为是,以彼为非的分别心,会使人增强以善恶的尺度加于所见的世界。这种错误的知见会造成更多的恐惧和痛苦。
  瑜伽经云: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这种认知的转变就是由外向内,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世上不会真有一种善或恶的力量,唯一之「恶」只存在我们心中,也就是贪、瞋、痴、慢的痛苦状态。心外别无烦恼,贪、瞋、痴、慢,已净化的心不再存有邪恶,任何现象的生灭不再动摇它,因为它以智能观诸世界,发现它是空无自性的。
  同样地,那些执着、宣称已建立或追随纯正传统和纯正瑜伽流派的人们,有时也会使人们误解其基本教法。其实纯正并不一定存在于任何一项传统、方法和宗教里。唯一纯正的基准就是指导学员获得解脱的能力,也就是内心纯净,远离贪、瞋、痴、慢。除了内心的净化之外,所有述语的标榜祇是徒增执着和分别。一切瑜伽修行的本意是去掉执取和私我,要善用所有的修行法门,但不要死抓着法门或师父不放,误以为它们就是瑜伽的真理。精进修行,舍离这些束缚,除了亲尝解脱滋味别无所住。
  一旦持续瑜伽修行,你亲身的体验就成为自己的见证。圣贤曾训诫弟子要「以法为师」,而不是追随任何师父或传承。法不置任何人于修行群体之上,法就是大家的导师。因此,我们不盲目相信瑜伽技法,我们祇是相信解脱可成为可能的,且明智地看到我们生命的烦恼,并 与之进行广泛领域的对话,开始有信心的修行,而且在修行时亲证瑜伽的真理。古之圣贤也曾鼓励人们要「以己为灯,以己为光」,这样才能获得身心上的解脱。(桑田 摘编)

关联文挡:不同修行版本的该如何参学  修习瑜伽术男女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