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禅修日记 → 让我们在爱中实现瑜伽 更新时间:2011-08-19

爱心修慈悲 慈悲生智慧 智慧得清静

让我们在爱中实现瑜伽

    奎师那的核心教义,就是爱,爱的极至就是慈悲。慈悲无需言之什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且是属于一种被修行文化定义有穿透生命力的无比之美。慈悲可促进女人在瑜伽(yogb)之道上日渐迈向生命的至善至美;而欠缺慈悲之美的女人,在风雨人生中总是有些令人难以安心。

    奉爱瑜伽的修行技法是所有组成瑜伽体系流派中最简单的,修习奉爱瑜伽,不需要任何体位修练,只需要信念和爱。如果学习瑜伽者都能正确理解及把握此不同瑜伽流派都基于的内核──爱,我们就不会在学习瑜伽术的过程中将其符号化,也不会忽略还要认同瑜伽术自身的追求,以及它身后厚重的文化传承背景。

    瑜伽术,不是一种说法,也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重要的是要具备瑜伽观所定义的爱或者说慈悲的核心品质。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慈爱之心,瑜伽修行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这种悲悯心不断提纯,不断坚固,不断扩张。当这种慈爱之心扩展至,以心遍察一切的方向,不见没有不以自己一样可爱,并坚固不退时,就接近成就瑜伽的奉爱观了。

     慈悲,不仅是瑜伽人最重要美德,还是完成哈他瑜伽高级功法的内在动因,即越高难度的形体瑜伽术就越需要具足慈悲心的人才能成就。这是因为当一个人俱足慈悲心时,整个人的身心都呈现出非常安宁、柔软的状态。所以常言道,柔软与慈悲是一对伴侣。瑜伽观认为这种身与慈悲心的互动关系还可影响人生,“人之初,性本善”人若唤醒这颗本善的慈悲心,就可具足智慧、福报、才能。由此可见慈悲不只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肉身及人生发展态势。

    在当今功利化的社会中,不少人的习惯思维往往将爱限制在男女爱情上展开理解,这一思维模式本身没错,只是将爱狭义化了一些。传统瑜伽观强调的爱,是爱一种极至表达方式──大慈大悲,而这种的慈悲的精神本身就包含了男女爱情升华的成份,瑜伽行者若以此慈悲的精神去体验爱情必可领悟爱情的真谛。因为慈悲的精神可以突破那种占有的爱、自私的爱、个人的爱,并由此升华为一种对所有众生的爱──博爱。另,就男女性爱观而言,奎师那强调的是爱的奉献并认为: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在爱对方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一切私心,在互相之间体贴、爱护和关怀中,既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也使对方的灵魂得到洁净。由此可见,瑜伽的这种慈爱观的本身,有助于我们于俗世生活中实现、成就瑜伽。无疑也是一种让众生欢喜的最好且最方便修行的方式。为此圣贤云:习瑜伽者要用慈悲净化所爱,要用智能领航所爱,要用善美成就所爱,要用德行加持所爱,人的生命从爱而来,吾人更应用纯爱、真爱、慈爱、净爱、来庄严美好的人间。 

下一页

关联文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