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我的梵唱教学日记 → 理通与亲证更新时间:2011-08-18


理通与亲证

核心阅读:瑜伽术修行中的理通,是指我们只是在推理、逻辑思维层面将相应的理论弄懂而己,传统瑜伽术所定义的亲证是指在理通的前提下,还需将其导入我们以身心作为禅修平台中去检验一次,并修正理通可能存在的认知不当,然后将亲证所获得的运用于指导日常繁忙的工作,再次检视完善之,只有通过这一完整的瑜伽观所定义的亲证程序,才算得上真知见。

☆:今天向老师学了第一堂课,老师请不要担心我,我喜欢瑜伽,我会坚持的,其实我是加班到七点赶回家上课的,因我爱它,所以我觉得每一天的学习是我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事...昨晚就粗粗的看了一下瑜伽经,但没有深想,依赖老师,会给我一个全面的解说,但我想我是错了,关键还是要自已去体会去理解:书中的所有智能并不能被后人完全解释是指后人无法到达先人的已到的境界;瑜伽到底是什么?是学会控制意识(心意)的转变,由外而内的转变,就如老师所说的发脾气一般的认为能压抑住而不发,但瑜伽所说的却是从内在找到其对应的对象,从根源解决问题,否则只是幻想而已. 以前学瑜伽如蛇击式就只知道是强化手臂力量和线条,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我要作这个动作,瑜伽是个自我修复的过程,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修复内在的什么?从未想过,今天才算是了解到瑜伽并不是我以前所了解的那个层面,我一点都不了解它,不过,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会一点点的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瑜伽术修行中的理通,是指学习者,只是在推理、逻辑思维层面将相应的理论弄懂而己,但,这与瑜伽术所定义的亲证还相去甚远,充其量也只是把握了相关知识量的20%-30%左右。传统瑜伽术所定义的亲证是指在理通的前提下,还需将其导入我们以身心作为禅修平台中去检验一次,并修正理通可能存在的认知不当,然后将亲证所获得的运用于指导日常繁忙的工作,再次检视完善之,只有通过这一完整的瑜伽观所定义的亲证程序,才算得上真知见。口头上的理通,只能讲到却做不到,是个口头瑜伽而已,俗称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指这种只得个讲,而做不来的理通状况。若是严格按照瑜伽观去亲证了,就不管人于理性还是感性皆能一切时中都了然于心,而理通只是人处于理性时才能节制人的行为。这有人生及生命意义上的全部与片段含义的不同,希望您这段时间內将此课题参悟一次,这对分别学习日常知识与修习瑜伽术 ,各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之处,非常重要。

虽然目前还未具备能力解决身心业己存在的障碍,但,这对初学习瑜伽者而言,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我们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瑜伽,可增长我们日后改善身心健康状态及参与社会共建共享的能力与智慧。也只需具有这份纯真的初心,我们就可在学习瑜伽道上,走得更远,成就更多。(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关联文挡:瑜伽修行应该重视基础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