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对于心因性障碍采取避开相关刺激源的解决策略,并不等于您己修复了身心障碍,只不过是在没有刺激源的因素参与,其表达的强度不足以影响您的行为,或者说其表达的强度在您理性的受控范围之內。其实这只不过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而己。 ☆: 生闷气,情绪不稳定,在我的成长状态中确实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那样的状态,不过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经历的事情,随着不断的学习,思考,已经完全改变了。 ☆:古老的瑜伽术毕竟离我们太远其相关述语令人费解,若理解不当则有被误导走偏而不自知的风险。基于您目前的修为,我建议您若时间允许可先以接近瑜伽观的现代阐述来了解这些身心障碍。以您所说的现身心状况,若以现代述语而言,属于心因性造成的障碍。瑜伽观解读这种心因性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占有相应的身心资源,且具有独立的生化、能量支持系统,这与常人道:病根不除,还会复发,的病理认知差不多(瑜伽经云之为: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一旦生根,便影响生命的状况。)。 也建议您考虑下您目前的理解是否存有这样认知上的盲区,您目前解决障碍的行为只不过避开了相关的刺激源,在没有刺激源因素的参与,其表达的强度不足以影响您的行为,或者说其表达的强度在您理性的受控范围之內。但这并不等于您己修复了身心障碍。依我对您图像资料的判断,您没有解除障碍所控制的生命资源。 瑜伽是一门生命工程修行学,其视人身、心、灵为一个完整综合体的修行智慧,拥有解决人生困惑的终极策略。但功效最终如何,还得看人们是怎样使用它的。若您决定以瑜伽方式彻底拔除这种心因性障碍,必须先了解瑜伽对解决相关障碍的实施原则及指导理论。其修复程序一般都要经过这些步骤,通过学习瑜伽术获得智能并照见障碍內在表达的机制,然后选择有针对疗效的修行技法予以修复。(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