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长假,我独自在禅修工作室闭关修行,没料到修至第三天晚上,十个脚趾甲连轻微的空气流动,都感到疼痛难忍。藉由过往的经验,直觉告诉我,这种犹如十指连心般的中心型疼痛,若再不更改原练习策略而坚定修下去的话,十个脚趾甲定会一个不留全掉光的。我短暂思考了一会,这样修下去,岂不是总有那么一天连小命都要扔掉不成?权宜利弊决定不再往下修,将随后几天的计划改修禅茶瑜伽,毕竟己多年未亲近它了。 或许是世事于冥冥之中自有变数,一点不由人,仅修一天的禅茶瑜伽,我宊然间破解了如何提升人学习能力的修行密码,也窥视到它物质层面的表述形式。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还是苦心人天不负呢?……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有些人的学习能力,通过传统教育的方式难以提升的內在动因之所在,其问题之根源就在于人的思考(逻辑、推理)层面与感觉层面的内在连接机制上存有障碍,使得思考层面与感觉层面的信息无法有效进行交换所致。纵观现代教育是以一概“向外”思考的方式培养人获得知识的能力,但对于那些由于内在思考机制表达不充分而导至“向外”思考缺陷的人,这种教育方式的引导无疑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当今现代化的教育下还是造就了这么多的差等生。 我们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没有灵感写不出文章来。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过灵感的通透神明,也渴望它常来造访,可惜的是这种灵感状态的出现是不以人意而随机出现,灵感这种不确定性,无疑对对提升常人的综合实力没多大的实用性,因为它不是一切时中我皆可用之,只能守株待兔般,无期守候它那芝麻开门的瞬间,才为我所用。而这句阿里巴巴的千古咒语又不是每个人天生皆能把握的。况且它有傲慢、偏见的禀赋,宠爱的人它常去造访,对绝大多数的人它是视而不见的。 灵感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概念难以具体描绘。它的神秘面纱果真难以窥视吗?我个人认为在遵循一定的修行实施原则前提下,灵感不仅可以通过感觉而被抽象认识,还可照见它的物质表达形式,即这种灵感的本质就是思考与感觉层面有机联接的体现而己。 那,我们该如何去自我实现这种灵感所产生的功用状态呢?并用以提升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基于的学习能力呢?对于信奉修行的人而言,这取决于您在修行中能否照见并尽最大可能贯通思考与感觉层面相互连接的程度而定[注],这就是我在修行中所见证的。 这种提升人学习能力的技法练习模式,较适用于那些还在学习成长期的小孩,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又经多方教育成效不佳者。尽管一再闭门造车去禅思,但也只有可惜──这些甚深微妙的修习方式皆有共同的特征是只能通过使徒(一对一教学)相传的方式获得,若采用现代广播体操的教学法无法传授。因而也无法广泛推广之。 想当初曾有人问我如何提升人的写作能力时,余告之:背经典文章和临摹。现回望之,实属懵懂带懵懂,一带俩不懂,误人子弟呀。自从实施这种以提升人的学习能力的修行策略后,现每天可写5-10篇左右的文章,以前没灵感之时无从写起,下笔皆难是那时的真实写照。现能力增长至足可将小孩顺利带入大学学习是有保障的。哈哈……若哪位有钱之人,家有呆子初成长,可将钱财与呆子一块送来我处,我担保其凭自力可考入国立重点大学。但钱财必是多多益善才是哦,俺特喜欢银子,嘻嘻……(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注:这是个修行学所指的心主神明机制,不属于现代解剖学的物质概念,为了便于阅读本文借用现代术语阐述而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