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瑜伽观认为在凡尘中的芸芸众生,即是欠缺了自我回归的资粮。必须透过瑜伽术的洗炼,才能促成将凡尘的不良秉性来化除。然而众生所作所为都以有利个己者,皆优先考虑。因为对自己所能有利益的任何举动,皆在保护着自己,护荫着家人。也因此必常在所作所为中,造下了无边的罪业,虽是对自己的保护动作,无形中即已造业了,来造成了自己的业因业果的形成,因造罪太多了,不知如何破除这些业障,又如何了知是立于此身中,所必须要明了的知识。
在心法与色法两者中,因「色法」是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作润生的动作,因而常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常造业又入于难以转圜之境地。因此即在造业中不知如何破除,在于「因果法则」中是每一位众生皆是平等,皆是相同承受其造因之果报来偿还。然而由「因果法则」之平等性,是个己入于凡尘中,如何去了脱,即由「无常法则」中。把「无我法则」是通过了「因果法则」之促成,才是在凡尘中将个己入于能有转圜之境地。
上苍是对任何一位众生皆是一视平等,一视爱护,因而在于「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作用下,对大寰之众生能一体平等视之,绝不会因人类是万物之灵长而有所特别,乃在于天地之演化,是融合了万物与众生,而人类亦是万物众生之一种。果若生存只有人类之时,其演化之变异过程,不知人类所食之物品,由谁来供给。因上天对任何一种万物众生,不只是人类而已,只要是在人世间(凡尘)中的有情、非情众生。皆是一体如是,亦非仅对人类有特别之优厚,如此则非是上天之大德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乃在于对芸芸众生有一份之期许,一份之眷顾,因而上天之大德是平视众生、平等万物,如何在于有情世界中,把人类与万物参与演化之过程,来成就人类之造化。因而虽万物参与演化,正是天地间所共容相互依持之特性,若无万物参与演化,而人类之所难以成就的,必是三餐之温饱与生活之舒适性,由何而来,如此演化所创造的,正是把人类在思想观念中的「心念意识」来转换。破除了往昔落凡后,之种种不适用的气秉一一来化除。渐而转化「因果循环」之牵制,才能化解在人我中的「无我法则」,去成就「一境性」-我即天地,我即万物,我即宇宙之大同思想观念。
人类在宇宙中是沧海一粟而已,正因是人类有思想观念,文字记载。而其它万物即欠缺如此之文明意识,又如何能以人类,在有情世界中一同来成就,而人类必须要透过了瑜伽的启迪与熏陶中才能促成。因而入于宗教,正是有情世界的
瑜伽修持众生所向往之目标。然而现今时代万教齐发中宫堂庙宇之林立,修持方便,致使凡尘众灵子,对天地之大德来忽视,更被人类来抹剎了。因天地之大德,乃是好生与养生,由天地之大德中,去了知万物众生,包含着人类有情世界,与非情世界的芸芸众生。
上苍之好生之德,其所以对万物众生皆是一体如是,绝无偏悖之作为,而是公正平等,一体如是。因而「天之作孽犹可违,人之作孽不可活」,又天之好生乃在对众生有一份长养之作为,让众生,能以人类之大爱,去爱护有情世界中的任何一种众生。如此「天之大德是谓好生」「地之大德乃是养生」「人之大德乃是放生(护生)」。即串连着天地人三才并立之转轮,成为正当之作为,不以人类之强势加诸于万物众生。不以人类之强权,剥夺万物众生之生存权利,才是能学习天地之德泽于有情世界!
而瑜伽术基人身、心、灵与环境因素的整体观的综合考虑,其素食观不仅考虑人身、心、灵健康的需求,还照顾人与环保的可持续生存的需求。是一种对众生怜悯的人文情怀的延伸。
天之好生,是以日月平等照耀着-芸芸众生,又以风调雨顺来滋润-芸芸众生,不以贫富而私之!不以贵贱而私之!不以人类与万物而私之!乃对万物与人类皆是一体如是,一视平等。因而上苍对有情世界的恒常,是一种无为与博爱的大精神、大公正、大平等、大无私。如何能把有情世界的恒常作眷顾之保护,而是真正的博爱与无为,则是瑜伽教化所必须要了知的资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