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禅定进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损健康的负面生理变化,引发生理性的‘禅病’。
因心意渐趋寂定,身体自行调整,可能使身中潜在的疾病外化,或引发宿疾,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六所言:‘或本四大有病,因今用心,心息鼓击,发动成病。’【《大正藏》卷四六,505b。】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禅修的初级阶段,未必是坏事,多会随禅定功夫的加深,不药而愈,也可以医药治愈,用禅定方法对治。
修习中不善调摄身心息,也可导致种种禅病,如坐姿不正确会导致脊柱和背部、腰腿等疼痛,调息不当可导致筋脉痉挛或枯瘠瘦弱,系缘、观想、用意不当会导致身中四大不调,表现为上火、身体沉重、头疼、胸闷、浮肿等疾病,此类病用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最好用相应的禅定方法对治,《摩诃止观》、《禅门口诀》、《大乘要道密集》等禅籍中列举有多种自我调整治疗禅病的方法。
修定过程中若受到外界的声响、噪音等惊动,或受人事方面的迫害、毁谤、辱骂等刺激,或生活中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恼怒、惊恐、忧虑,也可能引发气满、腹胀、便血、肺胀、便秘、呕吐、消化不良等心身性的禅病,此类病也宜于用禅定调和身心息的方法治疗。
对各种禅病,应善知病因,及时对治,‘如此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一,《大正藏》卷四六,471c。】。
一心修定,尤其是以正见修观,是治疗各种禅病的灵药。《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卷一云:‘但系心在境(修定所缘境),不令他缘,病自差耳。’【《大正藏》卷四六,581c。】《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四云:‘般若一观,能治五病。’【同上书,504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