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禅学基础 → 禅宗“心性”论的人本主义思想更新时间:2011-08-17


禅宗“心性”论的人本主义思想

“心性”论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思想。禅宗[注]六祖慧能认为,支配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即是人的本性或本心,而非其它,强调“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心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蕴涵了全部佛教道理,是成佛的内在依据。

因此,他一生从不掩饰本性,认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注:《坛经•行由第一》。),意即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人的自我本性。

他重视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极为浓厚,他说:“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注:《坛经•般若第二》。)认为“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注:《坛经•般若第二》。),“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注:《坛经•般若第二》。)。这充分肯定了“人是万物之灵”的真理,一切佛因人而生,无人则无一切的道理。

慧能的“心性”论,重视人的能动作用,肯定人的价值,这是其“心性论”的闪光之点。他提倡“各于自身,自性自度”大的原则,认为解脱不靠他力而要尽其在我,恢复人的尊严,突出人的价值,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

注:禅宗也称为瑜伽宗,其以瑜伽(yoga)修行取向观同样是注重在实修中的亲证,而非信仰。(转贴)

关联文挡:禅宗“心性”论体现了佛学的平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