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瑜伽与禅 → 禅修 更新时间:2011-08-17


禅修

    人们通常总生活在幻影和总总念头中,禅修或者说是王瑜伽的妙用就是打掉你的念头,(一念断处)也就是前念已断、后念不起,教你在起疑的时候回光返照,照见本来,这就是悟道,这就是见性,并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不要认为见性是有个什么东西可以看到。认为有东西可看到,那就不是。因为法身无相,它就是个灵知,有东西就不是了。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自性,它是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不灭,那就是我们的本体。你要再去找,没有了,哪里有啊。认识这个本来,不再疑惑,时时保护它,不要忘记,那就决定成道。宗下公案就是最好的写照.南岳怀让的师傅问他“我们的本性,染污不染污啊?”南岳说:“修证不无,染污即不得。”本性光明,不染污,它不因我们有无明就失掉光明,犹如珍珠,虽被污泥包裹,只要把烂泥洗清掉,珍珠还是珍珠。虽然不染污,但是“习气”却很坏。所谓习气,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多生累劫积成的,是积垢。我们平常说“积重难返”,说的就是我们的脾气,一天天积累起来,很厚、很沉重,一下子推不倒它,所以免不了要渐渐去除,也就是在事上要渐渐去修。当然,有顿修、顿悟、顿证,可那是大根器,这个大根器,他能顿修顿悟顿证,那也是过去世渐修渐悟渐证积累的,没有过去世的渐修渐悟渐证,就没有后来的顿修顿悟顿证。所以都是渐修渐证,是历劫多生的积累,修、修、修,积累到一定程度,“呵!一下子顿修顿悟顿证了。”所以说,积累起来的“顿”,就是现在的“渐”,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不要怕,更无须疑虑,只要时时刻刻做工夫,不忘记,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行了。

    法身虽然无相,但它是真空妙有,是个万能体,能成一切事,能生万法,能应缘起用,能应缘接物,所以,它又不离诸相。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法身真如,我们自己见到、证到之后,就等于做了主人公。那么,我们就不妨利用识神,令它听我指挥,用它来利生,用它来待人接物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识神做一切事情。假如光是真如佛性,就象镜子照物一样,如如不动,那么一切事情如何能成就呢?所以,镜子照物之后,分别影子就是识神的事情了。我们学佛修行,大家都要见性,诸位要来听法,这都是在利用识神,是主人指挥这个仆人做事。所以,认识了真性之后,并不是僵硬地死守,而是活泼泼地起无穷妙用。你识得主人之后,能利用仆人,仆人也就不离主人。这样,处处皆是真心的妙用。真正识得真性之后,一切色相、一切事物都由你指挥、由你使用,也毫不粘情着物。不着相就是起妙用,这叫大机大用。

我们学法,有三大难:

    第一就是肯定本性不疑难。要真的体认到当下一念断处,那了了觉知的本性,“这就是!”要承当、要肯定,要不疑,蛮难!

第二难,就难在保护它,不忘记,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不要忘记保护自己。保护的方法,八个字,即: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我们的念头,都是从内心里,咕噜咕噜翻出来的,所以我们常说“家贼难防”,是家贼,不是外来的,是防不胜防。有一首偈子这么说:“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自太平。”这“六贼”说的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军主帅”指的是我们的“主人翁”,念头一起,不随它转。外不为境迁,如八风不动,无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我自如如不动。像苏东坡,他自认为已经八风不动了,于是写诗偈给佛印禅师,而佛印在他的诗偈上批了两个大字:“**”,苏东坡不服,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见苏东坡怒气冲冲来了,“呵!好一个八风不动!一屁却把你打过江来!”所以说,保护,不忘记,蛮难的。

第三难,难在绵密保护之后,保护不死难。要保护,但不能死掉。人们往往保护保护,不要动、不要动,就死掉了。学佛是要活泼泼地,要活泼起妙用啊!不能死掉不动,若死掉不动,就成了死水不藏龙了。

透过这三难,就成大道了(以瑜伽术语言之则与梵合一)。也就是说,一,认识本性不疑惑;二,绵密保护不忘记;三,在不忘记保护中,不死,要活泼泼地。三难能透过,一定成就大道。人人都能成道,哪个不能成道啊!个个都能成道。之所以不能成道,第一,不认识本性,执著外相。迷住不放,就完了。我们坏就坏在一天到晚,妄心颠倒,那怎么成道啊;第二,不知道诀窍,修法怎么个修法,不得诀窍。修道不难,要有决窍。第三,晓得诀窍不去做。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你知道了不去行,不去做,等于不知道。若行而不知,还可以致知。所以行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把诀窍公开地跟大家讲,就是大家不肯去做。我们要在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地保护它,看住它,经常要提醒自己:“主人翁,惺惺著”,不是打坐一个时光,别的时间都忘记了,放野马了,那怎么能成道啊。(转贴 编辑)

关联文挡:为什么要修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