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灌顶论

第二节 秘密灌顶真义

前瓶灌主要对治庸凡下劣心,令起佛慢,而修起分三密三金刚;依正二报,莫不俨然自成本尊身,是以如来藏最外第一重下劣凡夫我执,从此破除。今第二秘密灌顶主要对治者,即由前第一层障粗重我执,烦恼所生心理作用,积习凝固,而成生理上各种纠缠结构。在肉身之构成则为烦恼脉,在生理之作用则为业劫气;致令如来藏本具之金刚身,空色脉与智慧气不能开显。左右二脉随其凡夫丧失正直菩提心后,亦自失其正直脉路,常生歪心、斜心、机械心、城府心、迂曲心、奸滑心、阴险心、欺诈心、馅媚心、狂妄心、井心、黑心、恶毒心、蛇心、狼子野心等,由此全身诸脉,亦委蛇曲折,纠缠甚紧。盖心理上有一心自私,生理上必有一脉自缚。如此左右二脉,纠缠弥纶于全身;特于菩提心流露机构(相当于内分泌腺部位)之重要五轮,盘根错节,纠缠更紧更密;而直贯此五轮,代表法身之中脉,无由开展;在中脉中心,心轮之如来藏,童瓶身宝,更无由显露。其交互纠缠于顶者,即贪烦恼脉,本具之五十忿怒状如来,无由显露;其纠缠于喉间(相当于甲状腺、副甲状腺部位)为瞋烦恼脉,如来藏诸报身佛,不能开显;其纠缠于心间者(相当于胸腺部位。胎儿及初生后第二年最大,其时天真尚未丧失故。至于成年,此腺消失,盖其天真已渐消失故。)为痴烦恼脉,如来藏四十二寂静状如来,不能开显;其纠缠于腹间者,为慢烦恼脉,如来藏中一切如来功德藏,不能开显;其纠缠于小腹以下者(相当于副肾部位)

为疑烦恼脉,如来藏中一切如来俱生喜智,不能开显。故须特别注重发起五大五智兼具之滚打菩提心。前瓶灌行者,虽对能灌之甘露,生起珍重滚打菩提心之信心,并发出同样滚打菩提心愿,然未直接取得上师金刚持金刚身内滚打菩提心之加持,亦未认可及传授必修之自身滚打菩提心道。本灌顶则父上师当与母上师平等联结,成其大金刚持实德,而故意放出滚打菩提心,令弟子领取吞服,以此秘密物胜灌顶,作开发弟子滚打菩提心之胜缘,故称秘密灌顶。由此灌顶:

1.保证以前四种菩提心已有实际之证量,对后一滚打菩提心见,已无疑贰之心,具足初瓶灌实修功德,及接受本灌之先决条件。(详第二章灌顶条件中)

2.认可此后能修滚打菩提心道,即是修习自身气、脉、明点、拙火、金刚拳等,渐次积集,感召空色明印或实体明印现前助伴之胜因。即此胜因,以取得请求第三智慧灌顶之条件。

由得此第二秘密灌顶,能超五方佛,直接取得第六金刚持父佛、母佛滚打菩提心之秘密加持力;破除如来藏第二层气脉之障,及四魔中之蕴魔、一切病魔;清净凡夫下劣身见执著;具足能修无上瑜伽部气、脉、明点甚深内道,及现空(前瓶灌中所摄显空者,外显也,此灌现空者,内现也。)不二大手印道之自在;清净一切语业(语由气故)。由此修习,堪得金刚持语,金刚成就,通达四无碍辩语,与智慧自在;果位中证得报身佛。或即身未成,亦可于经死有后,现起中有时,与如来藏自行开发之报身佛合体成就;此详《中阴救度法》中,不赘。

第三节 智慧灌顶真义

第二秘密灌顶,虽用上师金刚持父母双运滚打菩提心,然惟是加持弟子自身五轮功德开显。若在此二灌后,修习认可之道,于气脉已有调整自在,防护明点亦有把握,则当正式运用明印,故有举行第三智慧灌顶之必要。智慧者,母佛之德相也,母佛之作用也。故此灌之重要设施,惟是由上师金刚持交付弟子以母佛,令彼等持修习,依次于各轮认识四空、四喜,是其总目的。于此灌修道次第中,建立于母佛九种姿态及意趣上,修习色空不二、声空不二、香空不二、味空不二、莲外之触空不二,至能于极贪境上,仍可保持初灌生起次第之定力与胜观,及二灌中之气脉拙火,真大力用,然后可实行莲内乐空不二;于降、提、持、散诸法,极其娴熟,然后方能于明点悬住杵顶时,亲见俱生喜智光明。本灌修持到此时,则有举行第四胜义灌顶之必要,以后再述。是故,此第三智慧灌顶,如绝句诗中之第三句,实为密宗灌顶之重心。此句得力,如人之肩,前挑前二种灌顶证德,后挑第四灌顶之胜义。前虽二句,后虽一句,然后句结束,意味深长,故以第三句挑之,适相平也。《佛地经》所云:“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者,前二灌,事也;后一灌,智也;第三灌顶,即一味受用之重心。此灌不得力,则无上瑜伽部全无有支点可以据矣。此灌真义能明,则余三灌顶可迎刃而解。故作者特为此第三灌,详述五种理由于后:

窃按:第一瓶灌后修习生起次第,以任何一本尊兮鲁噶身皆无不作抱母佛观者,此种观想,毫无流弊。第二秘密灌顶后,于自修本尊父母身中观想、修习气、脉,明点道,此法亦不正式用明印,亦毫无流弊,何以本灌顶中必用实体明印耶?西藏古德中如红教者,则不建立非用不可之说,依其他方法,如妥噶等,可以获得空色明印,其后后出之萨迦派,及由萨迦脱胎之迦鲁派,则皆力主非用实体者不能现起胜义光明,更不能证得无学双运位云。良以古人贪心薄,定慧力强,依宁马派不共大圆满无上智妥噶法,可以自证光明幻身双运;今人贪心强,定慧力薄,必贪境上调练其控制力,透过此关;方可见胜义光明,乃至修习幻身光明双运,故二说皆有理由。时代不同,吾人自当从其后者。兹将其所以必用实体明印之理由,详述五项如次:

1.上师金刚持所交明印,具足大加持力,能令弟子认识俱生智喜。例如:无我母为毕哇巴祖师行第三灌时,毕哇巴即于当时亲证第六地功德。其后数百年中,香巴噶居派祖师抽米朗足朝印度时,无死虹身大成就女祖师勒古妈从天下降,为彼行三灌顶,登时证得第二地功德。毕哇巴成就无死大乐智慧身后,老女弟子苏卡洗底依之受第三灌顶,亦同样得加持,顿时由六十一岁老妇转成十六岁无死虹光身佛母。其后数百年,抽米朗足朝印度时,(彼曾七次朝印度,遇无死祖师百零八尊。)苏卡洗底女祖师从七重天下降,为彼举行第三灌顶,并终身相处以度弟子。事详拙著《塔鬘集》各祖师略传中。此为加持理。

2.为透境而显空乐不二,故必用实体明印。良以观想明印所现相似空色,明印随心而生,其时心随法行,非是心随烦恼行;然在实体明印上,其九种姿态及意趣,能挑起行者一切粗重烦恼,由境方现起,而非由观方自现,故能于极重多变之贪欲境上,获得证取空乐无二之资粮。谚云:“闭门造车,出门未必合辙。”故观想者远不如实际者之契合修持也。如蜂采蜜,花如烦恼,蜜如证量,花愈美丽,蜂之活动愈紧张,而收蜜之量愈增多。故有用实体明印之必要。此为透境理。

3.为对治如来藏本具之兮鲁噶第三重细障,令其本具兮鲁噶容易开显,故当用实体明印。盖在初瓶灌修习起分,调练于依正之粗显细点两重瑜伽,其心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一重障,不复有下劣凡庸执著矣。在修第二灌顶后,气脉已略得自在,可破第二重气脉之粗障。兹第三重细障者,即是心与气二者不能合一自在也。自从一念无明忽然而起,气即离心,不得自在:无明缘行,行者即是气也(此语虽无明文见于密典,然作者依修持经验,敢作此断语。《圆觉经》曰:“妄想缘气”,亦可佐证。)气从此如狂马失调,心骑其上,更生狂妄,于是心气不得无二自在,以顺法行。而烦恼脉中,惟有业劫气运行,由此复增新烦恼。其本具之智慧气(智慧气即是心气无二之气;业劫气即心气分离之气。)及中脉,经第二灌顶修习后,虽欲奋勇开显,然其上方鼻出入道及下方杵出入道,皆因心气无二之力弱,无由展布;而此力弱之原因,则一面固系本身烦恼脉之纠缠,一面亦系原有少许智慧气(世智辨聪皆由此出),因世俗贪欲,流泄殆尽。无论其守戒力强与否,邪淫已犯与否,其智气常因触贪境而自然漏失。故不仅漏失明点方为漏失,即心理上贪、爱、无明。不正见四者,亦通称四漏,盖即漏失智慧气也。因此非加强智慧气力,令大智慧中脉上下行道皆得开放,则不能收入一切业劫气于中脉,以化成智慧气;更不能集成智慧明点,使全部如来藏一切忿怒本尊、寂静本尊完全开发。又当知者,上方智气,惟二鼻孔气息平匀微细时,方起出入作用,此在修第二灌时已有调练;下方则惟杵孔为智气出入道,必假大乐境,方有开发吸入之机会,故有用实体明印之必要。且下方智气出入道,有优于上方者二:一则因下方智气有明印之助力故。良以男性,脉表方便,气表智慧;女性则脉表智慧,气表方便。故女性由体内脉支持形成之各部分,如乳、莲等,皆令人生贪心,而激发智慧;而其莲中海螺脉内所含方便气,一触即具大力用。无修持者,则因此力而疾漏明点;有修持证量者,则二性脉与脉相抵,气与气相投,明点与明点相融洽,即可利用明印之方便气大力作用,加强自身之智慧气逆冲中脉,适可补救男性智慧气力用不足之缺点;在女性方面亦收互为补救之效。二则下方智气所依密轮,为五气中遍行气之中枢,(本论非专论气脉,欲知其详,可读本人笔受之《甚深内义》一书。)而如来藏或童瓶身宝,依住心轮清净幻身与胜义光明双运之据点,亦在心轮;心气不二智慧身,亦在心轮。此上三者,依观点不同而有异名,实则惟此一如来藏也。此心轮受各种烦恼脉之纠缠,较之余轮更为繁重严密,盖以烦恼大本营在此,命气亦在此,第八识亦在此,凡夫造业之无明根本亦在此,圣人成佛之明行道根本亦在此;其心轮纠缠最外层,即是以密轮为策源地之遍行气所行一切诸脉,故欲开心轮,必先利用密轮之遍行气,而发动此遍行气力用,则在接近此轮之下方杵道,摄归此遍行气,以直冲中脉;一面使中脉内智气加强,一面使心轮外纠缠脉业劫通行气解松,故下方杵道,实为修持重要据点。且未来心轮开放,如来藏一切如来遍满全身,即由此遍行气,运输一切中脉内所化智慧明点于全身各脉中。一智慧明点即一如来,一智慧脉即一如来之坛城。其特胜于上方智气之作用有如此者。且运用下方智气时,上方智气亦同时运用;而运用上方智气,苟不用明印,则下方智气杵道,例在封闭之列,则不能兼行下方智气矣。而所谓智气者,无论上下方,皆为能破第三重细障心气无二之气也。黄教宗喀巴祖师,文殊化身,所著《金刚道广论》,说明必用明印之理由,与此处所论遍行气略同;而白教于心气无二之理论与修法,尤有特到之处,各派皆奉为圭皋,要皆建立必用明印也。此为除障理,读者宜细心玩味。本人数十年闻慧、思慧之结晶及修习之经验,已在其中披露一斑矣。

4.为佛不共无漏通,及此下诸神变通力易获得故,必用实体明印。由于双运实修上运行智慧气开发中脉,则实证如来藏中法身光明,具足他心通及不共无漏通等;又令智慧明点入住融于中脉,从下而上,依次开发六轮,每轮之开发皆具有特别之功德,条例如次:

A.密轮开发,能见俱生智,通达胜义见道,实证初、二地功德。于气,则风大得自在,足捷身轻,落地如棉;于心,则得成所作智。

B.脐轮开发,通达一切佛语,佛所说十二分教,无碍了知,实证三、四地功德。于气,则地大得自在,具足那曙衍那神力;于心,则得平等性智。

C.心轮开发,得法身佛,智力增广,光明显现,无分内外,通达修道智,实证五、六地功德。于气,则空大得自在,飞行空际,无有障碍;于心,得法界体性智。

D.喉轮开发,得报身佛,一切教化辩证,皆得自在,通达十方各国方言,实证七、八地功德。于气,则火大得自在,入水不溺,能溶解一切物质;于心,得妙观察智。

E.顶轮开发,证无学道,光明地道,一时圆满。于气,则水大得自在,能入火不焚,身柔光滑;于心,得大圆镜者。

F.顶髻轮开发,刹那圆证从本以来普贤王如来位,显现果位光明大灌顶,此则灌顶最后之目的也,现证无上智,亦有十一、十二地之说。

(如上各轮开发功德,分别以佛果、地道、神通、心气配列横说,并非同时成就如是功德之直说;若误为同时成就之德相,则何以喉轮报身佛仅有七、八地菩萨之功德耶?当知就佛果言,六轮分别配列是一直线;就菩萨地言,六轮另系一直线也。)或曰:修第二灌道,专用上方中脉出入道,岂不能开发三脉六轮耶?尝见不用三灌明印之大德,亦具有神通,何耶?对曰:前五通,即世间禅定亦能获得,况修二灌,气、脉、明点更易证取;盖虽非中脉根本上开发,然于六轮支脉上略有开发亦可得通。然此第三灌之神通,普通者及如来不共者,皆全部开发。良以第三灌道在见俱生智后,已与第四灌道配合,苟不与此胜义光明配合,所得神通皆不究竟,虽与第四灌顶配合,然此四灌真义之产生,实由于第三灌;第四灌顶特加以上师之指示与认可而已,非别有其他修法也。四灌之道,正为离修垢而设也。故其重心仍在第三灌,故成为必用实体明印最重要理由之一。此为佛通理。

5.金刚乘道主要目的,在究竟利他;其手段则在即生提早成佛。而一切金刚持阿阇黎大事业,其基本原理在从真空出妙有;其基本功力则在五智、五大之相应。而此具体办法,深合缘起真实力用,则无过于父佛、母佛双运所成大事业也。故有用实体明印之必要。度生中息、增、怀、诛四法,皆可在母佛莲宫中布置坛城,而以父佛金刚施行之。此金刚者,即是五大、五智相应之标帜也。上来瓶灌后,与以金刚阿阇黎灌顶时,即已开许明禁行,惟具体而微耳。

此三灌认可之法,修习成证,则必实具其作用矣。故不惟修道位中必用明印,即在证果后亦有用明印必要;不惟在生身事业上有用明印必要,即在无住涅槃中,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虽已由实体转成空色明印,然此空色明印与涅槃前实体明印属一体。譬如麻巴大祖师生前有九位实体明印,其涅槃前,九位实体明印依次化光入于麻巴自身,然后自身亦化虹光,光明中所现空色父佛母佛虽已无实体,而此空色,当知即是前此之实体也。此为事业理。

深思哉!母佛也!窃尝定此空乐根本与余三根本,为密宗之四维,此中限于题材,未及广赘。此灌保证二灌所修气脉道已得证量认可,能修事业手印双运明禁行;由得此第三智慧灌顶,取得母金刚持之实体双运加持力,破除如来藏第三重心气不合障,及四魔中之烦恼魔,清净行者心境能所执著,具足能修无上瑜伽双运尊胜行堪能,及乐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净一切意业。由此修习,堪得金刚持意金刚成就,通达四喜、四空道意,与智慧自在。在未与四灌配合以前,果位中许配法身佛;既与四灌配合以后,出生胜光幻身。无学双运,则配最后极果大乐智慧身佛。如即身未成,可于死有中现起光明时,证得法身佛。

第四节 胜义灌顶真义

胜义灌顶者,最高、最后、最精微保证认可,同时完成一种上师之指示也。依般若乘理,了知二无我空,徒有此见,尚待行证。依胜义菩提心所修三昧,亦徒有此观耳,尚待圆证。此二者圆证之期,须三阿僧劫。依瑜伽部三摩地菩提心修习五相成身,徒有此具体而微之如来象征耳,故必经十六生成佛。依第三智慧灌顶道,父佛、母佛双运调练娴熟,明点能悬住杵端,亲见俱生智喜光明,即此智光能所心境无二上,指示弟子胜义空性。其所指示文身句身,字面上虽与空宗、三论宗、禅宗相似,然弟子所现证量与内心之领纳,大有天壤之别。此中胜义光明,即是中脉开显之法身光明,特行者须经上师指示,方能证实;又经指示后,方知离于修垢。最微细障之道,即在乎此。故同时亦取得上师之认可,于此胜义光明上,起无学双运,故为最精微、最高深之指示;而保证认可,不属两边,不属两物,同时完成,非言可诠。此灌所治之障,即是如来藏第四重微细障。良以如来藏一切相好功德,本来具足,不假修习;特于前三重障破除以后,尚有微细修垢作障,微细所知作障。于本灌时,经上师指示,此即胜义光明,其相如是,其理如是,其证量如是。行者经过指示,确切认识此俱生智光,离于一切指示,离于一切能所、取舍、造作,所显一切皆离功用,始知一切现成原有。前三灌道一切修持,特为破除如来藏四重障蔽耳!如采金矿,得金以前,一切努力皆在掘矿中泥沙耳。真金出现以后,始知所掘泥沙皆非真金。而此真金,不假泥沙自来具足;然非掘出泥沙,真金不能得也。故有建立从上四灌修道之必要。由得此四灌胜义光明,与前三灌所修幻身本尊,与空性有学双运,即进于无学双运,离一切修垢及微细所知障,直显如来藏本具之本尊身矣!故能即身成佛而究竟利他也。神圣哉!无上瑜伽甚深秘密灌顶道也!吾人何幸而得遇之!能弗自勉乎?

此灌上师保证第三灌道已能现证俱生智光明,认可离于修垢,趋入无学双运,保证与认可同时,别无余事。在弟子此时即圆满领受上师深恩矣!由得此第四胜义灌顶,上师金刚持果位光明证量,与弟子双运证量融合无间之直契加持力,依札、吽、榜、火四字配合之:初、瓶灌加持力,如札,加持力在顶严;二、秘密灌顶加持力,如吽,入住身内心气脉道;三、智慧灌顶加持力,如榜,上师加力与弟子持力在体内抱合;此第四灌如火,加力、持力融合不可分,破除显现证得如来藏依正一切德相之修垢,及四魔中之死魔,实证无死,通达胜光,圣寿具足,能修最后阶段无学幻身光明双运之堪能,及明空不二大手印道自在清净一切三门相合之罪业,及一切微细所知障,证得体性身佛。此灌光明道与三灌大乐道严密融合,自受法乐超胜,究竟利他长住,故现起不共显教之密宗极果大乐智慧身佛。

第五节 四灌真义五摄

初瓶灌含余后三灌顶真义,二秘密灌顶亦含余三种灌顶真义,乃至四灌,亦复如是。例如噶马巴洗上师灌顶仪,则以第四灌真义遍配于余三灌中;打那拉达密传中所载,则以第三灌顶真义配合于余三灌顶中。此种真义互摄,其目的有二:一则上师对某种灌顶真义特具兴趣与超等胜解,故以此能摄本灌真义,遍配于所摄余三灌顶中,令弟子得具能摄本灌之甚深秘密加持。二则特别为对能摄本灌兴趣最浓之弟子而设施,盖顺其机而与以教。是皆特例,不可据为通则,故不详论。( 网上收集、出处不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