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素食瑜伽饮食观 → 肉食与素食 更新时间:2011-08-17

肉食与素食


    人类食物是由适合人类食用的动、植物两大类所组成。究竟人类是以肉吃为主,还是素吃为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现代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及动物比较学进行综合分析肉食与素食动物的生理构造时,不难发现人的肠道比肉食动物长出几倍,胃酸比肉食动物少倍,人类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颗部分人只有颗牙齿中,用于研磨谷物类食物的臼齿有20颗(16)颗,切割蔬菜水果的切齿有8颗,而用于撕咬肉食的犬齿仅有4颗,从人的牙齿与下巴结构上分析更适合于素食,人的唾液为碱性且含有淀粉酶,可初步消化谷类食物。人类的消化系统与素吃动物极为相似,而人类祖先也一直是以水果、坚果、谷类与蔬菜为食的, 如此看来造物主是以素食动物规则来设计人类的。

    我们以人的生理构造推断素食适合人类消化机制时,也应清晰看到尽管人类 祖先都是以水果、硬壳果、蔬菜等素食来维生的,但随着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变特别是到了冰河时期,气候陡变,植物大量减少,为了求生,人类先民开始捕吃动物这一转变的事实。 因此,毫无疑问人类在长期吃肉的进化程中,其机体也相应完善了消化肉类的机制(显然这是环境因素干预与人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

    我们认为,每位个体均存有适合素食及肉食的“一体两制”机制,至于哪一套机制更适合您,建议您以习瑜伽所唤醒的内在智慧告诉您为选择。当今主流的共识是,只要适度摄取富含蛋白质、脂肪等的荤食 ,无碍常人的身心健康。但过度进食动物肉食,肯定对人身心建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食品的自由。至于选择素食、还是肉食?这就取决您对健康的期望值及人生价值的取向,因为当今社会早已把吃为生命提供能量的简单概念拓展至享受、身份、社交…等领域,如此同时一个简单的问题演变成常人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而常人响应诸如此类转变行为的惯性思维方式是;只有到了病入膏肓,从此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时,才会做出壮士断臂的举动,痛下决心的。对于是否于事无补还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就不管了。对增强生命活力而言,需超越这种思维及行为模式,不然,人生价值生态化无从做起。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心灵的感悟又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心、灵特征。基于此原因我们认为无法制定准确的统一标准。为此《瑜伽红尘》只是给出一个普通概念:个性化的食物搭配只能通过习瑜伽者不断的感悟和唤醒内在的智慧,并依据其引领才能正确把握专属于自己的独特饮食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行为方式(肉食或素食)。这也是我常对学员反复强调的您必须对内在心、身变得十分敏感的原因所在。不然的话,您就不晓得怎 么做才能迎合现时身体需求,至于基于习瑜伽所达到控制目标更是无从做起。

  现代营养学认为:不要在饮食上苛待自己不管是素食还是肉食,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素食有素食的好处,肉食也有肉食的妙用。健康长寿是浩繁的系统工程,就食物对健康贡献而言其根本在于营养的搭配,而不是吃荤还是吃素。美国农业部曾发表过一份营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绝大部分疾病都与营养搭配及摄取不当有因果关系,除非乐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否则,不大可能过健康生活。重视营养的吸收与搭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饮食上苛待自己。正确的饮食之道应是荤与素合理兼顾,而不是扬素弃荤或扬荤弃素。如果站在常人对健康的要求立场(与瑜伽理念指的健康有层次上的不同),我们认同此观点。

现在关于人与食品营养的综合研究都证实事实:大量进食动物性蛋白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过多消耗生命资源的元气物质,所产生危及身心健康的毒素也较多(相对于植物性蛋白质而言)。显然也不符合人与食物态化理论要求食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实现对生命资源的低耗,高效,少污染,以获取最大的绿色能量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另外,我们则认为大量 的肉食干扰了人体传递、响应的平衡系统,使信息传送、应答能力的灵敏度大大降低,而这正是习瑜伽者准确判断身心状况必须基于的基准条件(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信奉瑜伽者相信动物类食品中的蛋白质的质量低下,一旦过食消化这些食品所需的能量要大于这些食品所能给予的能量,及生成大量的体内有害物质。基于此认知,我们建议习瑜伽者 依据自身独特的消化机制功能适度食用鱼,肉及家禽。

    传统瑜伽是以素食为主(自然选择)的团体,我们认为这取决于习瑜伽者的遗传因素及对心、身健康期望值和价值观而定。(桑田)

关联文挡:中国人的肠胃更适应吃素   人是食素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