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年人基于增高为目的的习瑜伽者而言,瑜伽红尘认为这类型的习瑜伽者有必要增进成年以后人随年龄增加,身高会有所变化的生理知识,并认为这样有助于您在习瑜伽中做得更好。 成年人随年龄增加身高的变化,这种现象往往是脊柱的曲率的改变和骨质疏松发展的结果。引起身高降低的主要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身高相对降低:椎体出现骨质疏松,在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下,椎体出现“压缩”或“楔形”改变,从而产生“驼背”,脊柱向后凸。在测量身高时,因身体不能站直,身高相对降低。这类型的身高是可以通过习瑜伽或其它运动锻炼方式得以纠正,而达身高最大值。
身高绝对降低:身高与脊柱的长短有直接关系。脊柱是由一个个椎骨连接而成的,在每两个相邻椎骨之间都有一个椎间盘。年龄超过3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老化,所含水份也逐渐减少,特别是步入老年以后,椎间盘几乎完全脱水,脱水使椎间盘体积缩小,厚度变薄。当每个椎间盘都变薄一些时,整个脊柱的长度就会变短,人的身高也相应降低。这类型的身高降低是可以通过习瑜伽或其它运动锻炼方式得以增加骨量减缓身高变矮。 由此可见,成年人身高的降低是骨骼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造成脊柱曲率改变的共同结果。
另,在一昼夜内,通常人的身高都会发生变化,如早晨比晚上高出1~3厘米。这种现象主要与人的脊柱有关。人的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弯、胸椎弯、腰椎弯、骶椎弯。正常人体脊柱,颈椎弯、腰椎弯成前凸,而胸椎弯、骶椎弯成后凸。
这些弯曲是为了适应人体在直立行走的姿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脊柱的生理弯曲对人体起着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运动时对大脑的冲击和震动。这些生理弯曲的曲率越大,脊柱的高度就越低;如果生理弯曲的曲率变小,脊柱的高度就变高,相应身高则变高。
脊柱弯曲的曲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清晨,因晚上睡眠时人的身高态势令地球垂直吸引力失去了压缩的作用,使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使脊柱伸直的肌肉群作用增强,脊柱得以舒展,这时人就会长高几厘米;晚上,在白天的活动中身高受地球吸引力的压缩下,肌肉群处于疲劳状态,无力舒展脊柱,使脊柱的曲率增加,人就变矮了。(瑜伽红尘: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