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伸展,瑜伽的运动伤害不只导致肌腱受伤,还会韧带拉伤或是拉松,使得关节不稳定。
不少初习瑜伽者急于求成,常在身体没舒展开就挑战高难度动作。造成严重扭伤,要经过系统治疗才可恢复。
人们在活动时经常发生一些扭伤或拉伤,如果伤者对处理原则掌握不准,采取的处理手法不正确,往往会使扭拉伤部位伤上加伤。
现场判断
1.疼痛:扭伤部位出现胀痛、热痛、撕裂样疼痛,局部肌肉有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2。肿胀:关节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肿胀,肌肉拉伤则肿胀不明显。
3.淤血:扭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淤血,表现为局部青紫或红紫,常围绕受伤关节。
4.运动障碍:伤员活动受限。伤侧下肢常因疼痛而不能触地;腰部扭伤的伤员不能做扭转动作。
救治机理
关节扭伤是由于局部过度伸展而导致的肌肉纤维、韧带的断裂或损伤。受伤部位常有运动功能的改变。
发生关节扭伤之后,受伤部位会发生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如果处理得当,受伤组织可以自行修复,恢复运动功能。
伤后24小时内冰敷,可以减少受伤局部的组织液渗出,减缓肿胀,也有减轻疼痛的作用。24小时后涂抹活血化淤类药品(如红花油等),可以加速肿胀消除。
急救步骤
1.停止运动
扭伤之后立即停止运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将扭伤部位的衣物或鞋带松解。
7.固定
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或者用布条、绷带包裹、固定伤处。
3.冷敷
用冰水或冰袋冷敷伤处,持续15—20分钟,在24小时内间隔冷敷3—5次。
4.喷洒药物或热敷
在受伤24小时后,可喷洒止痛、活血化淤的气雾药品或热敷,可消肿止痛。
5.抬高肢体
坚持睡觉时抬高受伤肢体一周左右,可以减少炎性渗出与出血,缓解肿胀等症状。
救治的有效指标
1.疼痛减轻。
2.活动能力改善。
预防措施。
1.常做适量运动,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2.避免过度运动。
3.在湿滑的地面或冰面上小心行走。
4.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准备。
特别注意
1.受伤痊愈前不要继续运动,以免加重损伤或造成陈旧性伤害,、使关节扭伤反复发作。
2.受伤24小时内冷敷,可减缓炎性渗出,利于控制肿胀,之后转为热敷,加速血液循环。
冷敷和热敷不可颠倒,否则会加剧炎性渗出,导致剧烈肿胀,而且伤处恢复较慢。
该如何避免伤害呢? 1、有血液凝固疾病者,避免练习形体瑜伽。瑜伽的动作需要摆位、肢体伸展扭转,过程中可能导致末梢血流减少,更容易导致血液凝固严重,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2、骨质疏松症者,练习要小心。有些形体瑜伽的动作必须用手或脚等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果有骨质疏松症,很可能因为核心肌群的力量没有训练好,以致手肘支撑的时候,不小心骨折。
3、脊椎滑脱症、椎间盘突出者,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形体瑜伽最基本的几个动作中,“拜日式”就是其中之一,练习者必须将腰部往下弯曲,此时有脊椎滑脱症者,可能因为这样的动作而导致脊椎再度滑脱;或是有椎间盘突出者,也可能因为弯腰的动作不慎,而引发下肢神经压迫更严重。
4、身体状况不佳、大病初愈、骨折初期不宜练习瑜伽。瑜伽需要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锻炼身体机能及肌群的功效,如果身体状况不好,肌肉、关节、韧带无法发挥力量,练习瑜伽的时候,就很容易受伤。
5、饭前饭后一小时内不做瑜伽。瑜伽的动作需要身体弯曲扭转,因此饭前饭后1个小时内不要做瑜伽,做瑜伽之前进食量最好减少,以免增加胃部负担。 6、情绪波动不宜练习瑜伽。瑜伽属于身心灵都要配合的运动,如果生气、焦虑、紧张的情况下,肌肉群紧绷,最好不要练习瑜伽,以免受伤,只有在肌肉柔软的情况下练习瑜伽,才能更加健康安全。
7、上几节课后,觉得关节及肌腱酸痛,可能不适合练形体瑜伽。有些人天生身体的柔软度就不好,而形体瑜伽则是训练身体的柔软度与肌力的延展,如果每次练完形体瑜伽之后,就出现关节疼痛或是肌腱发炎的情况,可能本身身体柔软度不够,不适合急于修习形体瑜伽动作。
8、怀孕妇女练习瑜伽要小心。虽然现在针对孕妇有所谓的孕妇瑜伽,但是这是指本身练习瑜伽很久的人,如果平时从来不曾练过瑜伽,则建议在怀孕12周以后,在执业医生评估孕期状况良好才练。
9、眼压过高、高度近视眼,不建议头下脚上的倒立动作。前弯或倒立,会增加眼压,因此原本就有眼压过高、高度近视的人,不建议练习形体瑜伽。 10、癫痫、大脑皮质受损。形体瑜伽许多动作会牵扯伸展到颈部,而如果有癫痫或是大脑皮质受损者,前弯后仰按摩颈部的伸展,就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想要避免运动伤害,切记有任何问题,随时停下来,请教老师,如果某一个动作很困难达到标准姿势,不要过度勉强,有可能是身体还没有准备好,千万不要带着比较、竞争的心态练习瑜伽,瑜伽是个人内在深层的感受,每个人的领悟和身心状况都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