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怎样改变之前跟您说的毛病,您说是身心过度应激的问题,现我遇到陌生的环境,脸红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好着急哦。
☆:你当日的练习课程,己包含如何克服内心紧张的办法,可能是你己淡忘了,现我重点阐述业己讲过的内容,可协助你在练习中加持克服紧张的因素。
瑜伽(yoga)经曰:“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人之紧张其本质就如经云的无知。
因此要克服人性弱点中的紧张,就必须首先认识到紧张是对本性的迷失所致,但了解了本性之后,也不是每个人都可摆脱紧张的控制。这是因为紧张所造成的身心应激机制还沒有得到具体的修复。
要使之得以修复的前提是于瑜伽练习中照见紧张在身心中的呈递生化方程式是怎么样表达的?
下一步求解的办法,依据紧张的属性(内、外之分),若环境因素允许最好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减小因身心紧张所造成的内刺激强度,并促成平和、宁静心灵之强壮,这是个此消彼长的双向调控过程。最终使紧张所造成的自我行为表达不当在正常的控制之下。(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