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禅与文化 → 中国观音文化的几个特点 更新时间:2011-08-17


中国观音文化的几个特点

    六、民间观音信仰的三教杂糅性:

民间观音信仰体系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宗教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我认为,在中国汉族地区,由于受社会环境和传统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印度大乘佛教的观音信仰和中国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中的许多成分,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与改造,从而形成了既有别于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又有别于中国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体系的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也可称之为观音民俗文化现象。这种特殊的信仰体系是佛教同儒、道两种信仰杂糅的结果。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采的神灵崇拜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佛教的佛、菩萨、罗汉、天王等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于是,在佛、道的相互融合过程中,上述体系的相互影响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这种相互影响既表现于深层次的宗教义理方面,也表现于浅层次的神团结构方面。观音作为佛教中流传最广的一位菩萨,在信仰民俗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许多改造,其中直接受道教神灵信仰影响而出现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观音早期的身世,观音所处的境界、观音的地位、观音所具备的心境和品格、观音的神通等5个方面。

儒家思想曾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支持,成为中国人处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对中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扎根与发展,首先必须处理好同儒家的关系。于是佛教在中国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在符合佛教教义的前提下进行,为佛教理论体系所摄纳,成为中国汉传佛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超出佛教的基本教义,为正规佛教所不容,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这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文化丰富的国度里。所以,上述二者之间有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有些方面,它们之间的界线也是很难划分的。观音信仰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对它的影响过程也是在上述基本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儒家思想作用于中国观音信仰的历史影响也可分为正规佛教和民间信仰两个部分。从民间信仰的角度看,佛儒杂糅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因为民间不光把观音看作佛门的菩萨,而且还比作儒家的圣人,所以,依照儒家的理念对观音进行重新,塑造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孝道观念、子嗣观念、长寿观念、仁善观念。

 七、完整的内在思想体系:

台湾学者黄天中先生首先提出“观音思想”的命题,并试图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接轨,这是很有创见性的。为此,黄先生在台湾作了大量工作,并计划将其同南华管理学院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他的努力下,1995年召开了第一届观音思想与现代管理学术讨论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思考一下“观音思想”一词是否可以成立,若能够成立,那到底什么才叫做观音思想。我认为,观音思想的提法未尝不可,关键是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台湾学者创造了观音思想的名词,但却没有对观音思想的内在体系进行整理和说明。其实,观音思想有一个内在的体系,它体现了中国观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解释中国观音文化长期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来看观音思想的组成,我认为这应该由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其中纵向包括三个方面:早期印度佛教的观音思想、中国佛教的观音思想、中国佛教史后期出现的民间宗教的观音思想;横向也包括三个方面:正规佛教经典中记述的观音思想、各种观音应化事迹中呈现出来的观音思想、民间文学民间宗教民间传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观音思想。

关于观音思想的架构,我认为,大乘佛教的“般若波罗蜜”是承托全部观音思想,并使其形成完整体系的基本架构。因为,观音思想是从全部观音信仰中抽象出来的,而观音信仰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般若波罗蜜而展开的。无论是观音在因地为求证般若圣智所进行的修行,还是证悟圣智之后的果地观音所具备的智慧和品格以及观音在救度众生时所持的原则、给予众生的利乐、启示,还有众生效法观音的修行、崇拜观音的品格、纪念观音的显化、奉行观音的教诲等,都是在“般若波罗蜜”这一过程中实施的。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根据对各类观音经典、观音修道和显化故事的分析和提炼,我认为应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一是在因地修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持、自他两利、内外齐学;二是果地阶段呈现出来的思想特点,主要有:慈悲与智慧的统一、观性与观音的统一、出世与入世的统一、神圣与世俗的统一、威严与慈祥的统一;三是济世方面,也就是观音与众生发生接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清净无作与无所不作的统一、无缘慈悲与有缘乃感的统一、现世安乐与来世善果的统一、启迪真谛与尊重俗谛的统一、诚心敬拜与悉心效法的统一。 (作者:李利安)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关联文档:六朝小说的观音信仰    千手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