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士说:“从大悲的立场来看婚姻,婚姻的场所即是菩萨利生的场所。佛法及瑜伽 术的最深处虽在涅槃,但体现涅槃的瑜伽人及佛弟子,其人格最大的特征,却在大悲。‘大’是体现诸法寂灭性──涅槃,故可称为大;悲则是慈悲的简称。故‘大悲’其实是指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慈悲心。
佛教及奉爱瑜伽 术是大慈大悲的宗教,慈即给众生以乐,悲即拔众生以苦。《涅槃经》卷十四云:“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中略)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佛以众生之乐为乐,以众生之苦为苦,慈爱众生,永无疲惫。正因为如此,所以菩萨永远与众生为眷属。菩萨眷属,也就是个人苦乐渗透到无私的爱情之中,以对方之乐为乐,以对方之苦为苦,当两个人的苦乐已经融为一体的时候,正是菩萨的最高境界。所以,在佛教里面,真正的爱情也是同样值得歌颂的。《女人是老虎》这首歌,可不是对那种低层次境界的人的一种讽刺?宁愿我身下地狱,只愿众生得离苦,如果女人都变成了老虎,又怎样去为众生求安乐呢?大乘佛教的宗旨又从哪里落实呢?大家很尊敬的南怀瑾老师,实际也是性情中人,他看影视的时候,看到伤心动情的情节时,一样落泪涟涟。如果认为一产生情感就是凡夫俗子,那么在世界上还有菩萨
、瑜伽圣人吗?菩萨也为情而烦恼,菩萨以大悲而不得自在。
正如李居士所说:“但愿众生离得苦,谁还去惦记佛学上的名相,谁还去计较究竟不究竟呢?有人的地方就有痛苦!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温暖!婚姻当然也是菩萨利生度世的场所!”(桑田编辑 摘自:在爱情中实现涅槃 作者: 曾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