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门启教以理为重,儒宗神教度化众生,神示儒学为根基。唯众生心性中无法了脱,人生是为何而来,为何而生,今生应做什么皆未能了悟,所之仙佛降灵,每位众生皆有感应,由感应中去体会,该如何作为如何去配合。因之心性中已能明了,唯步调中因人所立角度各异,所之看法不同,方造就出层层的阻碍与困惑,此点立论而言,谁是谁非皆不定。因之仙佛若以众生的角度来看,如此必是一团糟,若以仙佛个自之角度来看,亦未必见得正确。所以任何事务,只要能尽心尽力去完成它,效果如何则由上天去安排。
善堂修心在于启善教化中,用理去阐述,非是执于神权,昧于神灵之显赫,而心生惧怕,如此已入迷,而非以理而论。儒宗神教能立万民之基准点,去渡化众生使之明理而不悖理方是正确。鸾堂非同是一般济世之宫堂,因鸾堂负有上天所负普化渡世之重责大任-「以理渡化」。若仅执于仙佛显赫,而不以理教化,能让众生有感修心养性去渡脱此生,则教化之前提已立,再进而能感其神灵显赫,使心中时常有仙佛存在,其性能定,其心能坚,因而渡化济世之效果则丰硕也。那善信因而能成为鸾生,生力军又增加了,如此人多好办事。一切堂务若仅仅几个人来做,则较吃(吃)力,若把力量分配后,再集合成一牢不可破之力量,必能有所成就,更能发挥众生之力,那堂运可如日中天也。
鸾生入来后,先教明「理」再教以「礼节」。进退皆有序,长幼能分明皆是理之端。再于修持中,使之能明乎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及「善恶因缘」。再以善导知识,渐而循序渐进达到潜移默化,如此进而修持心性。明乎人道,则功果渐圆满,人性渐融合,因而再「以心印心」而修之。鸾生皆能以堂务为重,纵使有些差异之观点,也能以「包容心」去面对,以「和乐心」去相处,则堂之甚幸!亦是众生及仙佛所乐见的。
若能以此去行,非但是道务而已,个己家庭与周遭之人事物亦同,因之个己修心而影响四周善气融洽。每人皆愿同个己相处,如此必能再引进善德人士前来,皆能同化,如此必是以个己去化人,也以个己去行功立德。果若如此,能化善气而成善因缘,众生心性皆明,如复性初,则善功已成就之。
众善生不能明理,皆是角度不同而已,若能反观个己所作所为,能合乎天理良心,再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角度互换,想想若是换我,站在那种情况与角度,会如何?将个心比个心,则能消弥诸多之纷争与困扰。如此在各人修持路上亦能减少许多障碍,而能团结和乐,此乃人生之一大乐事也。
插图所示为:瑜伽肩立2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