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生活得成功幸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的禀赋,一是后天的努力。而家庭是这两个因素的函数,它能改变先天,又能孕育后天。家庭是个人希望之所系,要想有个快乐幸福的人生,一定要从自己的家开始。也许,你现在正拥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么你该好好珍惜它,接受它给你的力量和光辉,把它维护得更美好。也许你并不觉得家里幸福,那么你一定要看出希望,有耐性的去建立一个幸福的家。
在家庭生活中,你可以感受幸福和温暖,孕育活力和志气,享受人伦的情趣;家永远在呵护你,关怀你,接纳你。但别忘了,这只有在你也能呵护家人,关心家人,接纳并欣赏家人时,才感受得到。有人说,家是补给站,是避风港,是倦鸟的归巢。这样的想法,显然不够积极。你必须注意,若只一味从家里补给,而不加以建设;家道会被你耗尽。若只把它当避风港,暂时的栖息,疏离意识会使你失去归宿感,而顿觉寞落;若只把它看做归巢而不知修葺,总有一天你会无家可归。
每个人一定要“成”家,成家并非只有结婚,也不是把家铺设装备得富丽堂皇,而是要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丰富的爱,全家从那儿看出希望。成家不只是构成一个形式的家,而是要培养一个家的气候和环境,让它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心智的成长和悦乐的性情。
家是生活的重心;就原始的心理反应来看,鸟儿归巢,要把觅得的食物,带回巢里喂养幼鸟;各种有情众生都离不开家。因为他从家里长大,他将来也必须建立一个家,即使是出家的人,也要以和合僧团为家,以精神法界为家,以十方佛国为家。没有家就会寞落孤独,变成孤魂野鬼了。
一整天的努力工作,无非要回到安详的家,把收获献给家人,和家人分享,这是一种悦乐。如果你一味的在外觅寻,却忘了和家人分享情趣,那就本末倒置了。最近,有许多人把小孩送到国外当小留学生,太太跟著去照料孩子,而父亲却在台湾当赚钱的机器。他们的家拆散两地,不能享有家的情趣和温暖,这是很可惜的。
就呱呱坠地的婴儿而言,家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智慧的金石,是未来幸福人生的精神宝库。特别是家庭亲情,是孕育个人心智成长和志业的奶水。它流泻著经验的传承,人格的特质和文化的生命。因此,你有责任建立一个有希望的家。
娑婆世间的家,就生活的需要而言,它是你的归宿,要善自珍惜。人群结合的国家,就生存与安全而言,如同大地神器,我们要爱护它。精神法界的家,就永恒的存在而言,它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护持信赖它。以上三个家,一定要从家庭开始,要创造一个有醒觉富情感的家(菩萨之意即觉而有情)。这就是佛家的家庭生活态度,所以《六祖坛经》上说:
“在家能行。”
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看出人生的美妙,情感的可贵和慈爱的伟大。在那儿培育你的后代,试炼你的智慧;成就你的菩萨行;把你的业力,转识成智为家庭的责任,互爱的资粮,若每个家庭都能如此,这社会就无处不祥和了。所以说,家是大众慈航的开端,是自度度人,自悟悟人,成就一切志业的大法船。所以你要珍惜它,爱护它。
我们的社会显得脱序不安,道德日益沦丧,这与家庭生活大有关系。家庭扰攘,争闹不休,子女必然失去安全感。家庭缺乏亲情,孩子就显得冷漠孤单。好逸恶劳的家风,把家人薰习成懒散的个性;严厉粗暴的态度,彼此难有和气的相处。自己不知上进,则后代堕落消极;一家利欲薰心,则无恶不作。这样,家庭就失去希望,社会也跟著遭殃。
我认为家庭最重要的是亲情,有了亲情就能互爱,有活力,有朝气。这样的家庭会呈现一片好景,充满希望,现在就来讨论;发现这亲情希望的途径是什么。(郑石岩)
插图所示为:瑜伽婴儿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