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传统美德→ 逗趣与歌声 更新时间:2011-08-17


逗趣与歌声

    家庭在吃得饱穿得暖之后,最需要的不是钱财,不是华丽和舒适的设备装潢;而是快乐的气氛。事实上,即使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况,也应以快乐的气氛为重。因为乐趣是精神生活的资粮,它能滋润活力,助长智慧,增进健康快乐的家庭气氛,那就是幸福的本身。在快乐家庭中长大的人,信心好,情绪稳定,神情丰采也好。

瑜伽单脚背部伸展2式  家是一个人的根,根长得强固,茎叶一定繁茂。你一定要亲自沃壮自己的根。家给婴儿第一个人世的印象,它根深蒂固,记忆最深,影响最大。家庭的生活经验,是个人人格的蓝图;错误与矛盾的家庭教育,会带来无限的困扰;不快乐的幼年生活经验,会像挥之不去的梦魔。人文心理学家指出,个人回忆最深的是童年,而家是童年的世界。为人父母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活泼快乐的家,因为在活泼与快乐中,孩子才能憧憬出他们的未来,看出他们的希望。

逗趣可能是家庭成员中,最能表示抚爱、机智、亲昵和祥和的活动。逗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珍宝般的情趣。在小事物中,透过幽默而赞美;在闲谈之中,绽放趣味而变得悦乐。这可以使生活充实,气氛祥和,性情得以陶冶,情绪得到洗涤,神智显得清爽。

不过,逗趣绝非取笑,更不是言不及义的耍嘴皮。逗趣一旦陷入对人性的贬抑,就变成讥讽或指桑骂槐。它对家庭的气氛有害无益,对全家人的心智成长都会造成困扰。

禅门是很讲究逗趣的,他们经常透过逗趣来引发弟子开悟。比如说,唐朝马祖禅师的学生,到石头希迁那儿,谈到马祖的禅法。石头打趣的指著一堆薪柴说,“马祖的禅法像那堆薪柴吗?”弟子没有幽默感,以为石头在批评马祖,不服气的把话带回来给马祖。马祖便说,“孩子!石头禅师所指的薪柴有没有厨房那一堆大?”学生说差不多。马祖笑著说,“你真有力气,把那么大的一堆薪柴给扛回来了。”人严肃到一点玩笑都开不起来,那是很执著的、没有情趣的。这件事假若换另一位已悟道的弟子,可能会说:“岂只像一堆木柴,我现在正拿它在烧饭哩!”

说笑话是逗趣的一种,家人在茶馀饭后、休闲的时间,随兴所至,轮流说一则笑话,或念一则平常记录下来的趣事,引来全家人的笑声,不但能消除沉寂倦怠,而且能拉近家人彼此间的距离。

幽默可能是家庭中最珍贵的逗趣。幽默不但可以维护自尊,带来轻松,同时也是维护和谐的天使。母亲在亲戚面前数落念高中的女儿卧房脏乱不堪时,女儿当然很难堪,下不了台。但是女儿却幽默的说,“阿姨,莲出污泥而不染哩!”大家一阵趣笑,一则打断疏于维护女儿自尊的窘境,一则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看漫画和说漫画,也是巧妙的逗趣。家庭要买一些好的漫画。无论是风趣、笑料、史事、文学和经典的都好。家里有了漫画就不怕没有乐趣。它总是在休息时,郊游的路上,变成彼此交谈和逗趣的素材。至于漫画,可能是我家独门的逗趣功夫了。我们全家都不擅作画,但想像力都很丰富,所以一有空,就有人提出说漫画;只用口说不用笔画;依自己的创意,构想出几张漫画,表达一个事件或趣事。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漫画,也可以接下去再编出续集,谈笑风生,趣味浓郁。尤其在假日登山时,经常这样逗著玩,孩子们称这种游戏叫“免洗”漫画——用过就丢。

逗趣是休闲最好的游戏之一,它代表著我们童心未泯,还保留著天生游戏的能力,它是一种幸福感,一种心智的洗涤,一个亲昵的会心。人只有懂得维护自心中天真烂漫的智慧,生活才显得有创意,有幸福感,而生活的希望就在逗趣之中、欢悦之后流露出来。

唐朝的赵州禅师,在夏天一个闲适的日子里,突发奇想,和身边的弟子文远,玩起逗趣游戏来。他说:“文远,我们来逗趣,作个比赛,看谁把自己譬喻得最低。”两人还约定,赢的人就输掉一块饼。赵州先说:“我是一只驴。”文远说“我是驴子的屁股。”赵州说“我是驴子的粪。”文远说“我是粪里的虫。”赵州说“你在粪里做什么?”文远说“我在那里度暑假。”赵州说“好了,你赢了!”于是赵州就把一块饼吃掉。这段故事又是逗趣,又是启发——贫乏而知悦乐。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能懂得透过逗趣启发子女,可能是最好的教育,它不留说教刻板的痕迹,又能引发主动认知的效果。我深信,许多道德性的观念,不是用说教能表达的。道德一定要从榜样和身教著手,并透过逗趣来作不著痕迹的启发。

逗趣最主要的目的是欢笑和对生活的赞美,在日常生活中懂得逗趣,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足感,那么向外去追求刺激和寻找享乐的事情,就显得不重要了。家庭成员,平常若能享有一些乐趣,每个人都会生气盎然。孩子也因为心情安定而能专心学习,心智受到启发而较有创意。特别是在人生观上,必然因为喜悦的心情而抱著乐观的希望。

欢笑可以消除惧怕,对儿童逗趣,透过亲昵和亲情的自然流泻,有助于儿童积极学习的态度。有欢笑的孩子,比较愿意把自己担心或害怕的心事说出来。肯和家人逗趣的孩子,也比较有肯定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请留意!就教育子女而言,如果不让孩子表达意见和想法,父母便没有启发和赞美的机会。禁止孩子尝试逗趣,其心智成长的动力就被压抑下来。因此,欢笑几乎就是儿童成长的希望所在。

歌唱是欢乐家庭的另一种现象。一般人在音乐陶冶方面,大抵偏重欣赏音乐,而很少在家庭一起歌唱。不唱歌的家庭是缺乏热情的。也许你会说,年老父母不唱歌,怎么办?其实,只要你留意,他们也唱!他们哼著歌仔戏、子弟曲、童年的老歌谣、圣乐、圣诗、佛门唱颂或梵乐。只要你去留意,就一定有歌声。家庭的歌声不是一味唱自己爱唱的,也要了解家人爱唱的,大家一起来唱,就会很快乐。只要你愿意歌唱,家人的歌兴就会被带起来,特别是透过儿童的歌唱,就能串联家庭成员,一起打拍欢唱。

歌唱是否唱得好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是唱兴。有著好兴致,一起唱和起来,其乐也融融。唱得尽兴就是美,唱得有情趣就是好歌。

我认为学校里多教一些歌;在国民中学毕业之前,至少要学会五十首;要教学生唱出兴致,唱得有味道。歌曲应包括童歌、民谣、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青少年期以前所学会的歌曲是唱一辈子的,学校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取材。

孩子在学校唱的歌,正是父母亲,乃至全家人一起唱的歌。孩子学唱,父母跟著他唱,这对一个家庭的欢乐和对子女的肯定与鼓励,具有决定性的效果。我内人经常请孩子教她一起唱学校音乐课学来的好歌,他们唱,我也跟著哼。家庭和谐的感情,子女学习的态度,尽能在其中看出希望来。

逗趣与歌声都是家庭欢乐的甘泉,只要你肯去带动,就会像绿洲的泉水一样,汩汩不断的流泻出来。

欢喜或欢笑,无论透过逗趣,或者歌唱与舞蹈,其共同的线索是惊奇、创造、美感、参与、尊重与分享。它表现了生活的美,就在这美满的家庭中,展现著家庭成员的人生希望。(摘自:郑石岩 悟.看出希望来-家庭亲情)

    插图所示为:瑜伽单脚背部伸展2式

关联文挡:家庭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