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坐直开始修行,然後再投注精神。你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坐在地上。刚开始时,你不须要太过集中注意力,只要去观照呼吸的进出就可以了。如果你发现这样有帮助的话,也可以将“逋哆”、“达摩”、“桑够”,做为你在观呼吸出入时反覆念的咒语。在这观呼吸中,不可以去勉强它。假如你试图去控制呼吸,那是不正确的。呼吸也许会看起来太短或太长,太细或太粗;也许会觉得呼吸不顺畅或觉得不舒服。就让它去吧!让它自己稳定下来。最後,呼吸会恨自然的进出。当你觉知并稳固地专注在这出入息中时,才是正确的呼吸。
当你分心时,停下来,重新再集中你的注意力。刚开始,在你注意呼吸时,你的心会想要控制它,但是,绝对不要去控制或担心它,只要觉察它和让它去,三摩地自然就会生起。就在你如此继续修行之际,有时呼吸会停止,但微细的因素还在继续进行,一旦时间到了,呼吸自然会回复以往的样子。
如果你能够这样使心静下来,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在椅子土、在车里、在船上,你都可以集中你的注意力,而立刻进入平静的状态;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都能够坐禅。
到达这一点时,你对“道”便已经有些认知,但是你也必须去思惟(观)外尘。把你平静的心转向色、声、香、味、触、法。不论什么生起,就去审察它。觉察你喜欢它与否,它是否使你愉快或不愉快,但都不要被卷入其中。这种喜恶只是世间外相的反应──你必须洞彻更深的一层。然後,无论起初看起来似乎是好或坏的东西,你都会看到,事实上它只是无常、苦和空的。将一切生起的都归入三法印中;好、坏、善、恶,无论是什么,都归到里面去,这就是昆婆舍那的方法,一切的事物也因此而平定下来。
不久,对於无常、苦、空的智慧和内观会生起,这就是真实智慧的开始,也是导致解脱的禅修核心。追踪你的经验,观照它,继续奋斗下去。认知真理,学习放下,舍弃以达到平静。
坐禅时,你可能会有奇怪的经验或幻影,如:见到光、天使或佛陀。当你看见这些东西时,你应该先审察你自己,以寻察心正处於什么状态。不要忘记基本的重点:要集中注意力,不要期望幻像生起或不要生起。如果你跟从这些经验跑,到最後可能会喃喃呓语,不知所云,因为你的心已狂乱不已。如果这些东西真的来了,去观照它们,不要被迷惑。你应该视它们为非你自己,因为它们都是无常、苦与无我的。虽然它们生起了,但不必太在意。如果它们不离去,就重新再提起你的正念,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最少做三次深呼吸,如此一来,你便能去除它们。无论什么生起,不断地重建你的专注力,不要把任何东西视为你自己──
一切都只是一种幻觉或心的造作,一种造成你喜爱、执著或恐惧的骗术。当你看到这些造作时,不要被卷进去。所有不寻常的经验与幻象对智者而言是有其价值,但对没有智慧的人而言却是有害的,继续的修行下去,直到你不再受它们所扰动。
如果你能这样信赖你的心,就没问题了。如果心想要高兴,就只须知道这种高兴是不稳定的、不稳固的。不要害怕修行中的幻觉或其他经验,只要学习怎样去对治就好。如此一来,就可以用烦恼来训练心,你也会逐渐知道心的自然状态──解脱了极端。清明而不执著。
依我的看法,心就好像一个单一的点──宇宙的中心,而心的状态就如同到这点上,短期或长期驻留的访客。去深人了解这些访客,并熟悉那些为了诱惑你追随它们所画的生动画面,和所讲的迷人故事。但是不要放弃你的位子,它是四周唯一的一张椅子。如果你继续不停地占有它,问候每位到访的客人,将自己稳固的建立於觉醒中,把心转变为一位觉知者、一个觉醒者,这些访客终究会停止再来。如果你真正地去注意他们,这些访客能回来多少次?就在当下与他们对话,你就会对每一个都了若指掌,如此一来,你的心终会住於平静。(摘编 阿姜·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