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习形体瑜伽术或在禅修阶段身心出现种种应激反应时,要以一种正确的观念去把握,让禅
修者明白身心反应的可能性,故在出现时,内心清楚而稳定,消除种种不良心理,如恐惧、疑惑、猜测、乱想等。然后进一步看出反应出自何种原因,生理上的,或者心理上的;是正面或负面;是内在的或者显现于外的,接着才应用方法调整、处理或解决。总之任何反应都应正视之,不以之为奇为不正常,并不受其干扰,才能正确
掌控。
有些人以为修禅定或静坐,就是静静的,不应有任何的反应或动作,其实并不全然如此。有些修禅者因本身没有类此经验,便以为这种现象是‘着魔’,是不对的,不应有的。禅行者在修行中不发生此状况,可能是此人身心健康、状况良好且平衡,而且宿世慧根深厚,故能在修持上,稳稳上路,间中不遇阻碍及反应。但类此禅者,对于禅修过程及其他禅者的反应及状况,应会有正确的认识的,并能以其丰富的知识来指导他们处理。也有一些禅者因本身在功夫上未能专精及深入,故身心还是处于没有进一层的调练过程,故没有出现反应,若没有真正明白,便可能会视此等反应为反常或魔境了。
在种种内外在、身与心,正与负的反应中,并不都是非以发泄式的方式显现而不能控制的。有些是因为生理状况太差,体内的自体治疗作用通过气的引动而运作,由于身体健康不好,故阻碍大,气在引动而运行时,受到了大的阻碍便得大力的冲之,以期能通过而疗治之。此时便不易控制身体的摇摆动作了,但如果心调得好,心力提起,还是可以制止并控制的,但若是气在绞通体内器官及部位时,那就只能任由其发作了,心只是更专注于方法上,让此作用自行运作并结束。
至于心理上的压力及不平衡,有时藉着大哭大笑的方式,能发泄并调整。有时候则是心理从粗、刚的状态调至较细、柔的过程反应,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也还是要去控制的,而且不能经常如此,否则便不是身心的自然反应,而是惯性了,是惯性便会形成进步的障碍了。
多亲近善知识、参阅资料
几乎大部份的人在修禅时都应该会有身心反应的,因为我们身心的粗状态及各种问题都还是存在的、潜深于身心的,但有些则因所学的方法,着重于思想上的观想而不注重生理与心理的调和;有些则因本身的身心皆处于较粗的状态,在用功时又不能深入;有些则因本身身心已较深的调和,或处于较细的状态;也有一些则因个性偏重于理性、故对于直觉的体会非其所长所重,且心力也较强、较能稳定,故在禅修时,明显的身心反应,尤其是外在的,便少发生了。但有些则较明显、直接,甚至强烈的。
修禅或止观,如果是从解脱道的目标着手,那是一个极大的身心调整过程,要将世间的粗俗染着的身心调和为出世间的深细及超越,没有经过大幅度的调整及更变,如何可能,故其过程中也必会出现种种障碍及状况、反应。问题出在我们是否懂得正视之而处理、解决。因此禅修中,多亲近善知识、老师,多参阅有关的资料,并从佛法的正知见为整个修行之基础的建设及目标的确立,在整个身心以禅修方法的锻练、调整中,渐渐的深入,而达到净化身心、澈见本性、解脱自在的境界。(转贴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