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禅学基础 → 禅定中情绪过激与心理变态的病态心理 更新时间:2011-08-17


禅定中情绪过激与心理变态的病态心理

以净化世俗的烦恼妄心为主旨的佛教、瑜伽(yoga)禅定,在修习过程中会引起情绪、心境的种种变化,若把握不当,或有强因障碍,可能导致某种情绪过激乃至心理变态。

如修习不净观,由厌恶异性,可能导致同性恋癖、恋物癖等性心理变态,佛教律藏中便载有多起僧尼性心理变态的事例;观想死(死想)、观无常可能导致对死亡的极度畏惧,忧虑不安;

修习慈悲观可能导致变态的慈悲,修习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可能导致过度激动欢喜和不理智的施舍心;

修习无我观可能陷入自我丧失的迷雾而惶惶不安;耽着于禅定的喜乐可能因喜乐失控而导致精神病。

修瑜伽三摩地破了色阴而未破受阴者,心理可能发生十种不良的变态,或悲心过度,‘见人则悲,常泣无限’,见到蚊虫亦怜悯流泪;

或狂妄自大,我慢增盛,自以为得定、开悟、证果,见人自夸,成自大狂;

或忧愁悲观,极端厌世,只求早日解脱,欲遁迹深山或自杀了事;或喜不自禁,见人便笑,自歌自舞;或贪心膨胀,性欲亢奋,爱极发狂;

或卒起精进,勇猛异常,自以为可一念成佛,而旋即退悔;或沈空守寂,唯乐寂静,不求上进;或发邪见邪解,否认因果,宣扬杀盗淫骗无罪,教唆破戒,恣意饮酒食肉,纵欲无度。

《小止观》卷下说,即便是禅定中的善根发相,也都有邪正之分,忽然无端欢喜躁动、忧愁悲伤、快乐兴奋等,皆邪,若不能正确对待,也可能导致心理变态。

佛经、瑜伽中讲述了对治此类弊病的方法,要点在及时识破,以相应的方法自我调节,尤其是以人法二空的正见观照,使心情归于平静。(转贴)

关联文挡:禅定中厌世及难以入世的病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