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素食瑜伽饮食观 → 小结 更新时间:2011-08-17

小结


  综合上述对瑜伽食品、营养学的认识。我们不难理解,瑜伽体系与现代科学对食品及营养的认识最大分别是,瑜伽体系对食品及营养是以食物含“生命元气物质”多少及对个体心灵影响程度(其价值取向是以有利于习瑜伽为前提条件的)作为评估基准,而不是现代科学以蛋白质含量多少?热量值多少?维他命种类及含量多少?矿物质等为基础的。同时,瑜伽体系也认为只要人体处于高水平的健康状况,生命机制自然会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会因此而造成人体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我们认为瑜伽食品营养学是其体系组成的一部分,不应片面将其单独放在孤立的平面上审视而得出片面的结果,这种行为的本身已有违瑜伽的整体观和不可分割的属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认同此类评估模式。对于一个已传世6千年且经无数瑜伽大师不断完善的理论的认识及评估,理应掂量其沉积之厚重而严肃我们的态度,断不可随意下结论,相反,我们需清晰的道是科学对瑜伽的认识才多少年?故我们建议应在瑜伽体系的综合平台上以实证观才能正确把握传世6千年的价值所在。正是出于上述考虑原则,我们认为将其局限于习瑜伽者适用范围是安全可靠的,并建议初学瑜伽者饮食习惯应端视其掌握瑜伽技能及内在精神醒悟的尺度,逐渐靠拢,而不应是过激的突然全盘接受瑜伽营养观念(除非有资深的瑜伽教练指点),应保留一段渐变过程是有必要的也符合瑜伽体系内在的时限性原则。常人应征得执业营养师的建议后,方可考虑接受瑜伽食品、营养学行为模式。

    总而言之,瑜伽体系认为,发展身心健康的生命,靠的是心灵的感悟,而不是靠什么营养学家的忠告,什么最新科技产品,什么热量、营养图表,因为这些玩意跟随社会的发展在变化中。相对生命系统浩繁的复杂性,他总共只有那么一点点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了解 尤为肤浅,充其量其能力也只能探讨生命极其有限的表面深度。但也要提醒的是:在我们对同一理念进行反思时,也不应遮住我们视野所看到的事实,其理论体系毕竟是常人的健康指南且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此,我们应有所敬畏,以保持警醒避免过激行为也是有必要的,万不可掉以轻心,忘了保持反省自我行为方式在不同状况下的灵活性。

    我们站在瑜伽体系观点上认为:唯有心灵的不断净化、醒悟才能引领您踏上心、身健康之道;这,全因我们心、身健康的天机就隐藏在自我生命之中。而这亦将在不断进行的瑜伽训练中得以醒悟和验证。而当您用“外来知识”完全替代天赋的内在智慧之时,“文明病”与您结伴而行的日子也可能不远了。

    最高深的道理在于平凡,在于单纯,在于简约,在于世人视而不见的普通。与人同是哺乳动物的其它动物,它们没有也不需要人类社会营养图表,单与生俱来的智慧,本能采食自然食物滋养自然的身心便可拥有强健的体能,它们大多活到自然寿限。前提只是:人类不要破坏它们自由自在的生存环境;不把人类所谓“智慧”强加于它们。相反,以万物之灵而自居的人类,被“文明病”困扰的人有多少?没人说得清;大多数人只活到自然寿限的一半左右,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中,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反思是人类智慧过多干预了生命的自然过程而造成的恶果也是自然而明智的醒悟。

    响应心灵净化过程中的醒悟就能最大限度减少认识、判断上的错误,回归自然选择规律中生活,大可将身心健康保持到生命的自然寿限,也是有其之所然的。这就是道家圣贤们在几千年前留给后人的智慧:大道至朴。(桑田)

关联文挡:瑜伽倡导的饮食习惯   食物对灵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