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瑜伽素食素食人文 → 倡导绿色消费 建设餐桌文明 更新时间:2011-08-17

倡导绿色消费 建设餐桌文明


    瑜伽是一种生活科学,它提倡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瑜伽变成了时尚的生活方式。瑜伽科学认为人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健康的思想,而健康的体魄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瑜伽理论认为饮食会对一个人的身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其思 维方式、行为举止以及性格。所以你应该对自己的饮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看看 自己的饮食习惯是不是很健康,是不是常常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是不是饮食不 规律。瑜伽会教给你健康的饮食方式,你不需要马上改变所有的饮食习惯,只要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相信有一天,你一定会为自己的改变而高兴。 就像瑜伽姿势的练习一样,瑜伽饮食习惯的改变也是没有任何强迫的。改变饮食习惯是改变生活方式的开始。

    中国人喜聚,觥筹交错之后,要“吃剩有余”,于是就产生了上海全市一天1100多吨的餐厨垃圾。看似平常,却折射出铺张浪费的陋习。

   “先生,您这桌的菜可能点多了,我建议把这两样去掉,您看呢?”在上海市区的一家饭店,服务员正和客人商量着修改长长的菜单,客人有点尴尬,不过还是接受了建议。

   另一桌“埋单”后,服务员又主动送上早已准备好的保鲜盒,让客人打包带走桌上的剩菜。

    “提倡绿色消费,抵制食物浪费。”上海一些饭店酝酿“打包运动”,希望小小的环保饭盒能够填补巨大的浪费“黑洞”。如何填补食物浪费“黑洞”?

    适度点餐,餐后打包。日前,由“上海人家”饭店联合韩国环保餐盒生产商海纳开碧公司,免费赠送“乐扣乐扣”保鲜盒,鼓励用餐的客人将剩余的饭菜打包带回。这项活动得到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支持。

    企业和饭店主动发起的“打包运动”又一次冲击着中国人点餐“宁剩勿缺”的面子观念。即使在上海,提倡餐后打包的合理消费已经多年,然而,一个小小的打包饭盒还是装不下食客的“面子”。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81%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的问题,但是28%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不考虑餐后打包的问题,53%的消费者表示如果剩菜非常多才会考虑餐后打包。调查发现,30岁到40岁左右的男性消费者最容易超量点菜,并且餐后大多打包。

    据统计,2005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而2006年全国餐饮消费预计将突破1万亿大关。据悉,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共有100万人在外吃掉10万桌年夜饭;济南有60多万人外出吃年夜饭,当日餐饮销售额近7000万元……其中,“吃剩不打包”的现象较普遍。适度点餐和餐后打包 “打包运动”从饭店做起。相比起不断呼吁消费者自觉提高节约意识来说,这样的方法或许更好。

    上海去年开始建设“绿色饭店”。上海市静安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邱放介绍,所谓“绿色饭店”,就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将环境管理融入饭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中,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来调整饭店的经营,这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倡导顾客“绿色消费”,包括适度点餐和餐后打包两个环节。

    据悉,截止到2005年底,上海市拥有区级“绿色饭店”43家,这些饭店的工作人员都被要求引导、建议顾客适量点餐,并且使用一次性可降解的环保饭盒主动为客人打包。

    环保部门通过审核、指导等方式评选“绿色饭店”,希望在餐饮业的第一线筑起抵制食物浪费的屏障。用激励机制撑起“节约型社会”

    据悉,在上海,各家饭店在为顾客打包时使用环保饭盒的情况比较好。上海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表示,虽然一次性可降解饭盒是“白色污染”饭盒成本的好几倍,但是由于各大饭店都有餐厨垃圾的限定量,并且会受到定期的检查,所以饭店对于为顾客打包还是非常乐意的。

    看来,成为“绿色饭店”,固然代表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不过对于抵制食物浪费而言,建立一个反对浪费的激励机制才是长久之计。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的环保部门正在对各大饭店的餐厨垃圾排放量进行细致规定,筹建一个统一收集管理发布餐厨垃圾的部门也正在酝酿之中。“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沈永林补充说。

关联文挡:绿色能量    食素与环保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