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 → 瑜伽红尘瑜伽丽人美文欣赏 → 短歌行 瑜伽莲花坐造型艺术姿势 更新时间:2011-09-10
短歌行 瑜伽莲花坐造型艺术姿势
 

                 短 歌 行
      曹操                             译 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瑜伽红尘美文欣赏;短歌行,桑田作画合成)

 

众多民族乐器中,余最钟爱的是古琴。她的音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委婉含蓄;不如古筝响亮欢快,却平和沉稳;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嘈嘈切切,但细腻清丽。这样的音注定不宜做合奏乐器,可算作乐器中的一支独秀。而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箫的清扬迷离与琴的古雅通脱缠绕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让人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又如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那样的绵绵不断,遥远至时间深处。散板,像心碎的柔波,一点点扩散着。当最后一个泛音留下一种远望般的凝视,让人浮想联翩的,不一定是灞桥作别,亦非折柳送行,只是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气息,却有茶香禅意。在某个月圆月缺抑或落雨飘雪的时空里,突然就让这种气息包裹。这就是古琴,它会浸润你的心,但一切又似乎是淡淡的;它会停在那里,不时地从你心里浮上来,飘散,回旋。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一点点把人带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境,心情也随之激荡。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关联文挡:

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