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术,不是一种说法,也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重要的是具备瑜伽观定义那样的品质。那,瑜伽人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呢? 不仅瑜伽圣贤是由生命品质决定的,常人也同样如此。人为什么有凡圣之别?是因为长相吗?是因为学历吗?是因为工作吗?是因为地位吗?是因为权势吗?都不是。根本原因,就在于生命内在的品质。正是它们,决定了我们现有生命不同的属性观。 由常人的品质,决定了我们是常人,那就是贪、嗔、痴,就是无明、我执。传统瑜伽观认为正是它们,不断制造着烦恼、痛苦、轮回,给生命带来无穷过患。所以说,人行为观的一切问题都源于生命的品质,源于我们的心。 因而,瑜伽修行也应致力于内在改变,而非获得外在的什么。成就瑜伽亦是如此。瑜伽成就者,是成就传统瑜伽术所具有的悲、智两大品质。因为大智慧,才能了断生死,成就解脱;因为大慈悲,才能在参与社会共建共享中救苦救难普渡众生。我们想获得解脱自在的人生,获得自利利他的能力,就必须成就瑜伽那样的品质。这也是所谓的修行瑜伽术就是展开心灵历程的关键所在。(桑田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