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人只有心胸似海,才能蓄养足够的静气,宽容纳己,宽容待人,才能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于学习瑜伽中不断涵养静气,从而让自己以镇定自如沉着应对的意志和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去冷静观察、认真思索、热情投入、积极行动。这就是我们讲的“涵养静气静养瑜伽”的主要意思。 静气,是一种瑜伽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静气,并不是漠然放弃,也不是冷眼旁观,更不是消极等待。静气的静,讲究的是瑜伽心态的那份宁静、平静和安静。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功。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平衡、营造和谐、积蓄底蕴成就境界。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认真思考;才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才能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才能认知健全、明通事理;才能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为善;才能始终保持一股精、气、神,难不倒夸不倒、诱不倒,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静气涵养好的老人,通身浸润着一种温謦从容的气象:如“暗香浮动”般显出一股深沉的善和博大的奉爱瑜伽的魅力。 要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没有勇气不行,没有志气也不行,没有静气更不行。 然而,现代人,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浮躁了。 有些人忘乎所以,竟然全身心投入追财逐利的狂潮中去,看到一些人为股市的上上落落而时刻担惊受怕,非常激动、满脸通红、双手发颤。搞投机而终日钻营勾心斗角而弄得心劳力拙等等情景,我们自然就会明白,为钱财而进浮躁的怪圈,对学习瑜伽者来说,是多么的不上算啊!即使你能够赚到很多很多的钱,又有多少贡献给瑜伽宁静、平淡的生活方式呢? 现代人容易陷入追名逐利,过度滥用精神、体力,造成思想及生活习惯出现偏差。造成这些困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丝毫不顾及自然本身固有的法则。 每想到这些,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个“禅的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一片枯黄。 小和尚对师父说: “快撒种子吧!”师父说: “等天凉点。随时吧!” 中秋,师父买来草的种子让小和尚去撒种。秋风起,种子边撒边飘,小和尚急,师父说: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随性吧!” 有鸟飞来啄食地上的种子,小和尚急,师父说:“没关系,啄不完的。随遇吧!” 半夜大雨,冲走了一些种子,小和尚急,师父说:“冲到哪就在哪发芽,随缘吧!” 几天后,草苗长出来了,小和尚很高兴,师父说:“随喜吧!” 我觉得,老禅师的“随时”、“随性”、“随遇”、“随缘”的确是大有学问的。根据时令的特点适时播种,这是万物的基本规律;能被风吹走的空壳种子,我们遵从其事物固有特性,正应该心安理得地放弃它们;种子被鸟啄食,很多时候鸟是消化不了的,种子会随着鸟粪排出,也一样可以长芽;雨水冲走的种子,的确是冲到哪就在哪发芽,所以,随遇、随缘就好;有了这四随,自自然就可以“轻描淡写”地享有第五随:“随喜”!这个故事,对于静气涵养功夫比较差的心浮气躁的老人家,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 静气在养。首要是心中要明确“静气是我生活的必需”。自己不愿意静下来,是没有人能够使你真正静得下来的,更不用说“蓄养静气”了。这就是养静气“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努力做到:不歪不斜,不贪不欲,不骄不躁,(转贴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