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瑜伽的人,就是开始把向善种子(道德)种到心田去。至于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这无疑取决于环境因素,和我们坚守瑜伽“八支”的修行程度而定。但若想结善果,还需一段相当的修行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苦修得如何了?要是以精进的修行态势走在瑜伽道上,并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瑜伽人相当的长时间的精进苦修。修行是什么?就是修正自己业已形成行为使之迎合传统瑜伽术所定义的道德观。瑜伽行者要以不妨碍瑜伽“八支”道德为根本戒条。
中国传统儒教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长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着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以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它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瑜
伽道德观有所违背。所以瑜伽行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成就瑜伽之道。
就瑜伽术的整体观而言道德就等于日月,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人没有瑜伽术所定义的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与社会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信奉瑜伽者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合乎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是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酗酒,吸毒,无明之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的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的心里头,可是它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所以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有段文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而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着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由此可见,收获瑜伽,是从心田播种开始的,并非您付出艰辛努力、精心耕耘,您就会一定有好的回报。 对瑜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形体姿势层面上,最重要的是人们要更多的去发掘它们的精神内涵,否则,尽收些瑜伽符号文化而己。一个学习瑜伽者,真正的自信起来以后,它需要继承一些好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要不断的,荡涤自己文化当中的污泥浊水,这才是有希望的。 (转贴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