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佛说因缘 → 情爱的柔美 更新时间:2011-08-17


情爱的柔美

  人是在情爱中诞生,也在情爱中成长,最后成熟提升为一个“觉•有情”统整人格是一种可称之为菩萨心智的精神状态。人生而有情,所以必然会发展为情爱。父母对子女的有情,发展为亲昵和温柔的父母之爱。朋友之间,由于相处之谊而产生友爱。对国家社会,也会因为受到它的照顾而有著国家之爱。

瑜伽半月1式  就心理分析学的观点来看,人类情爱的最初形式是感官的快乐。幼儿在接受温暖的保护,柔美的逗趣时,会产生快感,快感的来源是父母,便对父母产生了爱,而自己对快感、温饱和逗趣的需求,也就表现了情爱的回应。这是人类情爱的原始形式。

由于个人的成长,简单的情爱,逐渐分化,许多原始感官的情爱逐渐升华,成为人文的情爱和友爱,发展为相互关怀和照顾。但是基本性质仍然是彼此抚爱,以得到相互的温暖。最后,更进一步发展为给予,一种利他的布施,而成为能放光的主动者,能主动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真正的慈悲心,这就是菩萨的“觉•有情”。

情爱是随著心智成长发展而来的,它透过不断的成长与升华,而成为高级精神生活表现。因此,情爱如果停留在幼年阶段,他的情爱就显出占有、争宠、追求快感的特质;而自私、不安、逃避责任就是他的潜在而不可告人的动机。在低级的情爱下,所建立的夫妻情爱,必然是争执多于照顾,要求多于给予。在彼此相互苛求中,每天都觉得冷漠不安。怨偶们互相指责的基本语言是“我不是不关爱他,而是他不爱我,现在我已绝望!”这种情爱就走入死胡同里,是没有希望的情爱。

恋爱也是一样,如果一对恋人的相爱,只建立在原始情爱的层面,而寻找一时的快感和新奇。他们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不能建立不渝的情爱。相互需索,或一时互补的快感是很原始的;它虽是爱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现代许多青年男女,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而把初级的快感之爱视为终身伴侣的依凭,没有进一步培养相互尊重,彼此关怀,诚恳负责和知心了解的能力。他们所建立的家庭,便缺乏浓厚的情爱。这正是现代离婚率节节上升的原因。

我不反对浪漫的爱情,但是爱情不可以只停留在浪漫的阶段。爱情的发展,起先是异性的相互爱恋,表现出亲昵、拥抱和快感。这对于一位青年初恋者,像喝了美酒一样醺醺然。几乎大部分的人都以为那就是恋爱,那就是爱的全部。在心花怒放下,唱起情歌,写起情诗,共舞在青春的美梦里。这是多么浪漫,多么甜蜜,多么痴迷呀!同时,在这醉醺的情爱中,更虚幻地编织著许多美丽的憧憬,有时几近神话和“迷思”。

就在那忽而痴忽而癫的恋爱中,有些人渐渐把这份情爱提升到一个“觉•有情”的互爱上。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慰勉,彼此宽容,发展成一种有能力的爱。这使他们决心建立家庭,这个家庭也必然是充满活力、互爱和幸福。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一直没有从原始的爱中解脱出来,升华出来,当新奇快感的情爱过去,他们开始觉得乏味,而冷漠与彼此的相互苛求,正好形成一个感情破裂的漩涡,这就是分手和破裂的肇因。

夫妻的情爱不一定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而要建立在感情的培养上。夫妻的情爱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成长过程,从浪漫的恋爱,到彼此互爱和关怀。它是个人的成熟,也是彼此感情的成熟。当彼此能建立“觉•有情”的互爱时,必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伴,所建立的家庭也必然幸福温暖,爱情也就永远不渝。这是家庭幸福和情爱的光明希望。

离婚是现代社会的严重问题。对于离婚者而言,一开始总是有一方痛责对方爱情不专,罪无可逭,或嫌弃他粗俗没有教养,或者自私不体谅自己,或与公婆起了摩擦等等。事情一开始可能是为了点小争执,小误会,渐渐扩大到大吵大闹和赌气,以致精神生活纷扰困苦。这时,总会突发奇想,认为“痛苦相处还不如干脆分离”。在现代人所谓开放与自由的怂恿下,努力改善或宽容对方的积极思想于焉消褪,而离婚的念头渐渐深入意识,原本情爱就不坚固的夫妻,就走向仳离之路。在他们争吵之中,一再用离婚来相互要胁,最后,婚姻生活终究在绝望中结束。

离婚是否真的比不离婚好呢?肤浅的看法是长痛不如短痛,离婚之后将可以获得自由。但事实恰好相反,大部分的离婚者,仍然处于痛苦之中。因为他们把自己从现有的家中连根拔起,分配财产,彼此有如路人。而子女们从天真无邪的稚情,转变为彼此争宠、诉苦或发泄的代罪羔羊。他们再看看自己,身心和精神都受到创伤,不免产生孤单和沮丧的心情。不过,他们总是用“我现在很好,很自由”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曾经有一位离婚的人告诉我,他所遇到的离婚朋友中,大部分都不快乐,特别是那一层不为人所了解而萦绕在心中的孤单和寂寞。

我认为每一个人生来都会有缺点,只是程度大小的差别而已,而每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和适应,都免不了错误。因此,所谓恩爱夫妻应该是指能相互宽容,不苛求对方的恬淡态度。我深信,夫妻的感情是在单纯和恬淡中最为浓郁。要彼此不起争执心,便可以无事清闲,惬意怡情。唐朝临济禅师说:

“求心歇处即无事。”

如果夫妻两人,不相互挑剔责难,从忍让中看出无事,这正是孕育亲昵感情的契机。

夫妻的幸福和希望,不是建立在激情之爱,不是依靠著聪明才智和发达的事业,而是建立在有机会去培养情爱,这就是婚姻关系的禅机。热情会冷却,热烈的性爱会消极,种种无常的考验有如波涛一般,拍击著婚姻之船,只有厮守下去,才能稳住你的家,才能扬帆远航。这就是家庭和谐和人生幸福的希望。

现代人有一种想法,以为离婚并不算什么,有时还把它当做是一种“现代化”的观念来传播。过去,我们的社会文化规范把离婚视为一种生活的失败,当然,这显得过于严苛,对不幸离婚者的自尊造成打击。但是,当人们对婚姻产生轻率的态度时,就是不幸的兆头。因为这种观念纵容外遇和婚外情,轻忽彼此呵护自尊的态度。而狂妄的想法和动机,将渐渐腐蚀感情的根基。民国初年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说:

“狂心当下息。”

婚姻是生活中贵重的一环,要以老实互爱,长相厮守的态度,去培养它,滋长它,这样才能享受到夫妻香郁的感情。婚姻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它,要以耐心的态度去怀柔它,接纳它,终究你会发现,随著年龄的增长,越看出它的强韧和温暖。请注意,美满婚姻的希望是你开拓出来的,你起码要注意以下几个美满婚姻的线索:

•在感情上要相互支持照顾,寻找共同的兴趣,滋养彼此的信赖感,并留给对方一些自主的空间。

•要相互了解彼此的个性、价值观念和需要;婚姻是双方的事,独断独行往往破坏彼此的感情,相互尊重是亲密的开始。

•有任何争执或误会一定要立刻消除,不要彼此拖延,增加误会;赌气或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可能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解决方式,而谅解、宽容和道歉是最简易的途径。

•两个人都需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消极的念头和语言,造成暮气;乐观的鼓励,必然带来活力和好景。

情爱影响著家庭,支配著子女的心智成长。如果把夫妻的情爱称作家庭幸福的守护神,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但是,这守护神要在“觉•有情”之中,才会造访你的家里。(郑石岩) 插图所示为:瑜伽半月1式。

关联文挡:佛教的情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