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对晚辈的爱,往往带著期许,所以说“玉不琢不成器”,这是期待子女成长的爱。而父母当然要抱著“子女教父之过”的态度。在这样深深的爱心与责任感驱策之下,一旦子女不受教,不听父母的劝告,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之下。诉之棰楚,体罚子女。通常在失望与挫折之间,表现出“爱之深,责之切”的行动,这种爱是辛辣的,是强烈的,是生气的。
许多教育学家认为这不是爱,因它已失去理性和教育的效果,因此极力反对这种打骂的教育,一再强调它的害处。这种说法,导致许多父母在责骂或体罚子女后,产生严重的自责和担心。他们后悔一时的冲动,又担心会不会真如教育心理学家所说的,引起强烈的后遗症或副作用。
我认为打骂和体罚固然不好,但是只要你能注意到家庭的欢乐、逗趣、歌唱、学习分享和互爱,即使在子女惹你生气时,你大发雷霆,臭骂他们一顿,甚至棰楚一番,子女绝对不会以为你不爱他们。
理想的教育子女方式是不采用打骂,而应以清醒的爱心来引导他们。但是,父母毕竟是人,是有缺陷的,很难一直保持心平气和的,你必然有震怒的时候,那时,责罚子女,严厉的责备并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你不要侮辱他,不要伤害他的自尊。一场迅风雷雨的训斥,无异于久旱后的骤雨,在风驰电制之后,花草更为欣欣向荣。当代主张爱的教育和爱的人生的教育家巴士卡力亚说:
“我很幸运,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过去享有许多经验。爱语并非一直是温柔甜美的,也非全是你希望听到的话。妈妈讲话很大声,事实上她经常咆哮。她并没有读过圣哲或心理学所谓‘不要吼骂或殴打孩子,言语和肉体的伤害,会留下永久的痕疤。’我听过她用威胁的口吻说,‘我要给你一巴掌!’我必须承认,她有时真的这么做。老实说,我有一颗破裂的门牙,可以证明事实不假。她最喜欢说的辞句是‘住嘴!’爸爸也从不担心这种做法会对我们的心灵有所伤害。他不明白,也毫不关心我们的心灵。他和妈妈的看法相同,并希望我们接受。不过,这种暴躁的环境,却也不缺乏爱的温暖表达。妈妈每次去市场都会带巧克力、饼乾或水果给我们。他们常抚爱我们说:‘嗨!’、‘晚安’、‘早安’。从早到晚,他们亲吻我们。只要毫无疑问地确知爱的存在,创伤很快会痊愈。”
禅门经常使用棒和喝,“德山棒、临济喝”。德山禅师以棒来警策弟子而闻名,临济禅师用喝声来鞭策弟子最令人赞叹,临济禅师说:
“有时一喝,
如金刚王宝剑。”
棒与喝有时像迅风雷雨一般,强烈得足以惊醒梦中人。但是,要使用这种强烈的方法,必须平时就有著慈悲、关怀、和谐和互爱。(郑石岩 )
插图所示为:瑜伽单脚背部伸展简化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