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处位置:瑜伽红尘禅与瑜伽清凉绕梁→ 佛教绘画和音乐 更新时间:2011-08-17


佛教绘画和音乐

南北朝时期的佛画也很盛,已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科目之—,佛画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据说汉明帝曾“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魏晋时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画佛画的名家,例如有着学术师承关系的三国吴曹不兴、西晋卫协和东晋顾恺之等,均善佛画,特别是顾恺之在建康瓦官寺壁上画的维摩诘像,光彩耀目,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画史杰作,与戴逵所制的佛像五躯及师子国遣使所献的玉佛像被世人号之“三绝”。南北朝时,佛画几乎成为绘画的中心。北朝以北齐的曹仲达为最,他原是西域人,所画璎珞天衣,带有域外笈多式的艺术风格,衣服紧窄贴身,犹如被水打湿一般,后世画家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称。南朝历代著名佛画家更是层出不穷,其中以梁代的张僧繇为最,他继承中印度壁画的风格而又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与北方曹仲达的“曹家样”齐名。他“善图塔庙,超越群工”,很受梁武帝的青睐,梁武帝所建佛院寺塔,大都令他作画,所作卢舍那佛像、行道天王像、维摩诘像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另外.佛教旨乐在南北朝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南北各地的寺院经常演奏佛教音乐。中国的佛教音乐是由中国僧人将民间音乐、宫廷音乐与传入的 瑜伽(yoga)的唱颂音乐和佛教音乐融合在一起,创造发展而成的。三国魏时的曹植和吴地的支谦所创制的梵呗即已将印度奉爱瑜伽(yoga)的唱颂音乐和佛教音乐与以汉语诵唱佛经、赞佛菩萨结合了起来。南朝时,齐竞陵王萧子良“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使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佛教音乐逐渐形成体系。既“笃敬佛法”又“素善钟律”的梁武帝更是亲制《善哉》、《大乐》、《大欢》、《断苦转》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2),推进了中国佛教歌曲的发展。北朝也流行佛教音乐,众多的佛寺“梵唱屠音,连檐接响”,既扩大了佛教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着中国的民族音乐。。

关联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