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瑜伽(一)

专一瑜伽

    

刚波班智达吉祥尊胜造

贡噶上师法狮子讲授

释满空 翻语

弟子 陈圆白 黄钦哉 传真吾 笔记

韩大载、吉祥藏 润文

四瑜伽:(一)专一瑜伽(二)离戏瑜伽(三)一味瑜伽(四)无修瑜伽

(一)专一瑜伽

专一瑜伽分上、中、下三品。具乐觉受明空三摩地,初难定,后渐渐能定,此名下品专一瑜伽。有时无意入定而竟能定,定且坚固,住于明体,此名中品专一瑜伽。入定出定行止坐卧,昼夜一如,常住明体,如海无波,此名上品专一瑜伽。

专一瑜伽是否究竟圆满,检别有六,(一)见体性未见。(二)力圆未满。(三)于妄念上定显未显。(四)生功德未生。(五)播色身种未播(福慧二资已圆,化报二身称色身)。(六)于俗谛上决信未信。

明空之心,即本觉智,不假外求,当体即是,有此决信,为见性,否则虽得乐明无念之定,仍为未见体性。

昼夜相续自然定于明空,为力已圆,若昼定夜否,午前定,午后则否等,为力未圆。

妄念所显,即大手印,即于此,勿庸断除或竟忘却,为定未显。

心于八风不动等暖相已得,为功德已生若心尚未调柔,为功德未生。

出定时,对众生起大悲心,发利他愿,为色身种子已播,若悲心难生,为未播也。

出定时,于粗细因果坚信不谬,为俗谛上,已有决信,若于因果缘起,尚未坚信,即于俗谛,未得决信。(决信者,决定深信也)。

下品专一瑜伽时:心能住于明空,具乐觉受(轻安),且从此觉受相,显现尘境时,自能清净解脱,心生决定不谬之知解,但于后得境,心生欢喜,多于所显境生执着,于后得未失定念,(即明体),而具空乐之相,当生空及所显为心之执着,其梦极明显清楚,与平常无大差别,有时梦甚多,但得决定很少,有时觉很难定,且定难生,有时定之增减极大,但恭敬信解及悲心等能生起。

中品专一瑜伽时:即得空乐明之觉受,何时欲定,即得坚住,有时无意修定,亦依此觉受力,自然入定,妄念显现较前甚少,随显随转清净,且于后得境,即具空乐明觉受,自觉心境宽舒澄清,朗然无际,但有时仍起实执,而于后得境中,随其念起,自然趋入于定,其梦中觉受相,有时现,有时不现,有时梦甚少,于定生喜跃心。

上品专一瑜伽时:即得空乐明之觉受,常住定中,一切妄念,悉于定上消灭,后得境一切,皆汇归于此定上,且多分梦,亦趣入此定上,能生具善执着之定解,领受心之乐空显现,即明空觉受,妄念显现,即显空觉受,外境所显,即现空觉受,又领受如幻如梦等觉受,且稍生有漏功德,心觉较此定无更殊胜者,能生大恭敬信解。

复次,上中下专一瑜伽,应于高山茅蓬寂静处所,泥塗门户,断绝往来,及禁语等,精严行持,于不净事等,心生厌弃,若染不净,应行除遣方便,若生沉掉,亦行除遣方便,而观体性,若起昏沉,应行忏罪法,于上师前,请求灌顶,及行会供轮,供献施食启请上师及助伴纠正之,若过失甚重,不欲禀白上师及助伴,及生邪见,为魔之障碍,应持诵皈依,精进修持,厌弃轮回,发出离心,清净信解,发大悲心,并数日休息,除遣过患,随力修净身法(拳法),以上方便,令定恢复,但于观察定无分别领悟觉受,及后得识显境中,须不失此定念,于善觉受,不生欢喜执着,于恶境相,不认为过失,不生厌弃,随所显现,不取不舍,无整而住,若觉受力重,当严持正念,稍稍远离,数数定于本元上,有时观前代修传派祖师修行传记,及金刚幄经等,自亦发心如彼修持,如上修习,趋入领受通达乐明无念三无分别之自性即明空,妄念即显空,外显即现空,且决知一切法皆由心现,心本无生,自明自解脱,为究竟证得专一瑜伽。

以上方便,如竭力行持,亦不能令专一瑜伽,有所增进,则应行舍弃三贪着法。

(一)舍弃自贪着法:谓断除现生希求,减少攀援,抛舍世间贪着,割舍亲疏爱憎,身供上师,断除蕴爱执着,而行古沙里布施法。

(二)舍弃受用贪着法:以所有财物,供养上师,令生欢喜,于本尊等,供献食子,及行会供轮,令生欢喜,令金刚弟兄欢喜,以自受用,如所悦所食严饰品等,悉用供施,衣食语言,概行抛舍,而行野兽行等,更断除贪瞋,离开散乱处所及亲里等,如上方法,尽力修持,若仍不能断除,则应数年禁语。

(三)舍弃定贪着法:对一切善觉受,应舍弃之,决信且欢喜于实际中随显决定,无好无恶,心离觉受保任赤裸觉性,令其以次增长,何时能清净此觉受心,及消灭心境二执,通达心之体性,离于生灭等戏论,即得显现离戏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