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瑜伽语音唱颂冥想,很注重心意(思想)的控制。通常我们都成了心意的奴隶,心意不时制造反覆无常的思想和欲望。我们想着一件事,便立即想去做。可是博伽梵歌告诉我们,修习唱颂冥想的人一定要控制思想:“克服心意,心意便是最好的朋友,克服不了心意,心意便是最大的敌人。”
人用感官分辨物质和物质的相互关系。满是物欲的心意试图享乐,心意设想无数追求感官享乐的途径。心意既然永无休止,便恒常的从一感官对象转移到另一感官对象去。这样,心意便介乎物质追求的渴望和物质损失的惋惜沮丧,常常处于苦恼中。
在博伽梵歌解说:“不住于超然知觉,心意纷驰难止,智慧不定。如此,绝无平和可言。没有平和,又何来快乐。”唱颂哈瑞·奎师那曼陀罗,我们便能够控制心意,不被心意驾御我们。曼陀是梵语。“曼”意指心意,“陀”意指“使自由”所以,曼陀是一种超然的声音,能够把心意从物质条件限制中解脱出来。
圣帕布帕德在圣博伽瓦谭中这样的解说:“我们在凡尘俗世的束缚,自物质声音开始。”每天从收音机、电视机,从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听到物质的声音。听到的是什么便跟着去做。就如圣帕布帕德所说:“灵性世界也一样有声音。如果我们接触那种声音,灵性生活便从此开始。” 传统瑜伽语音唱颂把心意专注于哈瑞·奎师那曼陀罗纯粹超然的声音,心意便得到净化而提纯。音乐的力量足以驯服猛兽,同样,这曼陀的声音可以平服我们的心猿意马。哈瑞·奎师那曼陀罗灌注了自然意志的超然的能量,能够克服思想上所有的困扰。就如水静河清,明澈见底,心念不受如波涛汹涌的物质欲望困扰时,所洞察的便变得清明纯粹。纯粹的心念,就如不沾尘埃的明镜,反映出不受歪曲的真实存在的景象,我们便能深入其中,感受生命最精萃的一部份——人类的灵性本质。(
奎师那知觉 桑田编辑) |